[發明專利]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及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10153.3 | 申請日: | 2010-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35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游家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17/12 | 分類號: | G03B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體 工學 攝影 裝置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攝影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及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攝影機已普及于一般消費者,然而,長時間使用數字攝影機常會造成消費者的疲勞,例如,長時間使用數字攝影機常會造成手腕及手肘產生一種類似運動過量或過度疲勞的酸痛。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數字攝影機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及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數字攝影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及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在使用時,不需要刻意調節手肘與手腕之間的角度,即可使鏡頭水平朝前,因此,在長時間使用本發明時不會使手腕及手肘產生酸痛,非常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包含:一鏡頭;以及一外殼,該外殼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該鏡頭設置于該前端,該后端具有一承靠部,該承靠部可貼合一使用者的手掌,當該使用者的手肘與手腕之間維持一自然角度時,該鏡頭可維持一水平角度。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該后端包含一輸入裝置,當該使用者的該手肘與該手腕之間維持該自然角度時,該使用者的拇指可直接按壓該輸入裝置,藉以控制該人體工學攝影裝置,而不需做其他角度的調整。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自然角度約介于5度至15度之間。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承靠部包含一曲面結構,該曲面結構可貼合該使用者的拇指下方的手掌。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與該水平角度之間大致具有一斜向角度,該斜向角度約為10至70度。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具有一斜向寬度,該斜向寬度約為20至30毫米。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與該水平角度之間大致具有一斜向角度,該斜向角度約為40至50度。
前述的人體工學攝影裝置,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具有一斜向寬度,該斜向寬度約為20至30毫米。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包含一鏡頭及一外殼,該外殼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該鏡頭設置于該前端,該后端具有一承靠部;以及由一使用者握持該攝影裝置,該承靠部可貼合該使用者的手掌,當該使用者的手肘與手腕之間維持一自然角度時,該鏡頭可維持一水平角度。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該后端包含一輸入裝置,當該使用者的該手肘與該手腕之間維持該自然角度時,該使用者的拇指可直接按壓該輸入裝置,藉以控制該人體工學攝影裝置,而不需做其他角度的調整。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自然角度約介于5度至15度之間。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承靠部包含一曲面結構,該曲面結構可貼合該使用者的拇指下方的手掌。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與該水平角度之間大致具有一斜向角度,該斜向角度約為10至70度。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具有一斜向寬度,該斜向寬度約為20至30毫米。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與該水平角度之間大致具有一斜向角度,該斜向角度約為40至50度。
前述的攝影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曲面結構具有一斜向寬度,該斜向寬度約為20至30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01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細紗機的吸棉驅動裝置
- 下一篇:鞍乘型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