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硼摻雜金剛石膜電極的COD在線監測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10101.6 | 申請日: | 2010-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885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全燮;馬傳軍;趙慧敏;陳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333 | 分類號: | G01N27/333 |
| 代理公司: | 大連智慧專利事務所 21215 | 代理人: | 潘迅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摻雜 金剛石 電極 cod 在線 監測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監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于硼摻雜金剛石(BDD)膜電 極的COD在線監測。
背景技術
化學需氧量(COD)是環境監測中的重要參數之一,也是我國“十一五” 期間要求總量減排的主要指標之一,及時準確的監控水體COD值,對廢水污染 防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COD在線監測領域的儀器主要有以下幾類:1)以重鉻酸鉀消解法為 代表的HBCOD-1型COD在線分析儀(北京)、哈希CODmax鉻法COD測定儀 (美國),該類儀器使用重鉻酸鉀、硫酸等有毒化學試劑,測定周期較長(30min), 要求反應裝置耐高溫、酸堿,存在漏液風險,且儀器管路復雜,操作維護繁瑣。 2)以紫外吸收光譜法為代表的UV4120COD在線分析儀(北京)、HACH OptiQuantTM?UV有機物分析儀,是通過測量水中有機物在特定波長下的紫外吸 光度,測量出有機物的總量,由于不同的有機物具有不同的吸光度,因此用于 復雜廢水中COD的測定時,易產生偏差,同時懸浮物、膠態物質、pH值等因 素對測定結果也有較大影響,故該方法僅適用于特定廢水(如較潔凈的城市污 水處理廠出水)。3)以光電催化氧化法為代表的PeCODTM?ON-LINE?COD ANALYSIS?P-100(澳大利亞),此類儀器以覆有TiO2膜的銦錫導電玻璃為工作 電極,在紫外光照射時以空穴或自由基氧化廢水中的還原性物質,通過檢測電 量或電流值,得到相應的COD值。該類儀器對高濁度、高色度等光透過率不高 的廢水,易造成測量偏差。4)采用氧化鉛電極法的Elox?100A型COD在線自 動監測儀(德國LAR公司)、SDY型COD水質在線監測儀(石家莊高德環境科 技有限公司)、HH-8型水質在線監測儀(江蘇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該類儀器 以鉑基涂氧化鉛電極為工作電極,利用電解產生的羥基自由基氧化水中的有機 物,通過檢測電流差值檢測COD。由于不需外加重鉻酸鉀等氧化劑,無需使用 光源,因而克服了上述其他儀器的缺點,但是氧化鉛電極表面生成的多為吸附 型羥基自由基,易復合,導致了其陽極析氧電位較低,不足以完全氧化有機物, 易產生誤差;同時,氧化鉛電極不耐氯離子腐蝕,壽命短,應用于酸性或堿性 廢水測量時,存在金屬鉛離子溶出的風險,產生二次污染并干擾測量信號的穩 定性;此外,在應用氧化鉛電極測定COD時,對電極施加高電位進行長時間的 再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當連續測量或測量周期較短時,電極再生不充分,不 可避免的存在測量誤差,而長時間的高電位再生過程更加縮短了氧化鉛電極的 壽命。
申請號為200810010232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基于流動注射進樣的水中 化學需氧量測量裝置和方法,將硼摻雜金剛石膜電極與流動注射技術相結合, 解決了氧化鉛電極帶來的不耐氯離子腐蝕,壽命短,易產生誤差等問題,但該 裝置和方法需使用電化學工作站、流動注射進樣器等實驗儀器,電化學流通池 體積小、不易加工,高濃度廢水測定前仍需人工進行稀釋,且無自動清洗功能, 不能實現COD的實時在線測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種簡便快速、靈敏度高、 檢測限低、壽命長、無金屬溶出、不產生有毒有害性物質、環境友好的COD在 線監測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基于硼摻雜金剛石膜電極的化學需氧量在線監測裝置,包括工作電極、對 電極、參比電極、電化學反應池及其連接的液體輸入和排放管路、電化學檢測 的電流信號采集和處理電路、蠕動泵和壓管閥及其驅動電路、電路控制和數據 顯示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工作電極為硼摻雜金剛石膜電極,面積為10~80mm2, 電化學反應池體積為20~100ml,與電化學反應池入口(14)連接的液體輸入管 路包括:通過雙泵頭蠕動泵同時輸入的電解液管路(2)和稀釋用去離子水管路 (1),通過單泵頭蠕動泵和壓管閥輸入的標準液管路(4)、待測水樣管路(3)、 清洗液管路(5)和去離子水管路(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01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