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官能團化芳香酮類化合物及含有該類化合物的光引發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9827.8 | 申請日: | 2010-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2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有為化學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48 | 分類號: | C08F2/48;C07C49/83;C07C49/84;C07D295/112;C07C205/45;C07C69/21;C07F7/18;C07F9/32;C07F9/53;C07D303/32;C07D303/36;C07D303/34;C07D203/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陽;孫潔敏 |
| 地址: | 518000 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官能團 芳香 酮類 化合物 含有 該類 引發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雙官能團化芳香酮類化合物,以及用于作為烯不飽和化合物體 系光聚合反應的包含此類芳香酮類化合物的光引發劑。
【背景技術】
單官能團化和雙官能團化α-羥基苯乙酮和α-氨基苯乙酮類化合物是目前 市場上常用的自由基光聚合反應的光引發劑。該類化合物已公開于各種專利文 獻中,例如PCT國際公開號為2008122504A1、2005014515A2和2008084853A1 的申請,美國專利4,582,862、4318791、4795766、4,992,547、5,541,308、5,077,402、 4,559,371、4,739,052、7482392B2,德國專利2808459和日本專利2009203299A。
中國專利公開/公告號為1668648A、1871200A、1942424A和101104582A 的專利申請也披露了一些單官能團化和雙官能團化α-羥基苯乙酮和α-氨基苯 乙酮。
這些專利文獻涉及雙官能團化分子可以概括為如下的化合物結構通式,其 中聯結單元A可以是二價碳烷基,或氧、氮、硫等原子,從而形成二苯甲烷, 二苯乙烷,二苯醚,二苯硫醚,二苯胺等母核結構,或聯結單元A與相鄰苯環 組成雜環母核結構,如咔唑等。
但是,以聯苯或萘環為母核的雙官能團化α-羥基酮、α-氨基酮和混合羥基 酮氨基酮型化合物尚未見文獻報道,以二苯甲烷,二苯乙烷,二苯醚,二苯硫 醚,二苯胺等為母核結構的衍生環氧乙烷或氮丙啶類芳香酮雙官能團型化合物 也未見文獻報道。
常用的光引發劑在使用時常常產生致癌性芳香烴(例如苯),逸出揮發性有 機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簡稱VOC,例如丙酮,環己酮),或 產生難聞化學物氣味(特別是一些含硫光引發劑和工作時產生較大量高揮發性 VOC的光引發劑),或發生化合物遷移等問題。因此,環境和健康友好性新一代 光引發劑的研發是輻射固化技術領域的關鍵性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時不釋放或(與傳統商用 光引發劑相比)釋放較少量VOC的環境友好型光引發劑。
本發明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若干種可應用于光引發劑的芳香酮類 化合物。
為解決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作為烯不飽和化合物體系光 聚合反應的光引發劑,其包含下述通式I-III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之一或下述 通式I-III表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任意組合物:
其中,X1,X2,Y1和Y2可以是羥基(OH),胺烷基(NR2,NRR’,NHR), 硝基(NO2),烷基(R),烷氧基(OR),胺氧基(NROH,ONHR),硅烷基(SiR3, SiR2R′),硅氧烷基(OSiR3,OSiR2R′),膦烷基(PR2,PRR′),或膦氧烷基(O=PR2, O=PRR′),R1和R2是C1-C12直鏈或支鏈的烷基或芳基。R1和X1或Y1,以及R2和X2或Y2,也可以組成含有C5-C12碳環的環狀結構。X1和Y1,以及X2和Y2, 也可以組成環氧乙烷或氮丙啶結構。Z是O,NH,或NR。Q是CH2,CMe2, CH2CH2,O,S,或NR。
為解決第二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通式I的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有為化學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有為化學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98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