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凹槽式路基與扁擔狀路面減震抗壓耐久公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9370.0 | 申請日: | 201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2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單春校;單伯恩;楊丹;單廣慶;單千華;單廣偉;單佳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市道里區奧基建筑與環境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1C3/00 | 分類號: | E01C3/00;E01C3/06;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16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槽 路基 扁擔 路面 減震 抗壓 耐久 公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減震抗壓耐久性公路,具體涉及一種凹槽式路基與扁擔狀路面 減震抗壓耐久公路。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各行業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多等多種因素 影響,人們所需要的代步工具、交通運輸工具及工程車輛如洪水般沖上了馬路。 原本老式弧形蛋殼狀與板式的路面結構設計就不夠合理,脆弱的弧形蛋殼狀路 面在超頻超載的情況下造成了超量超載不堪承載力,在過往車輛的輾壓下產生 壓斷、壓酥、變形、凹凸和翻漿等嚴重破損現象,造成行駛不暢、交通阻塞、 避讓和剎車時極容易造成車輛及人員的傷亡,嚴重時還會有馬路大面積塌陷, 壓斷壓壞路面和地下設施,因此造成了大量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如車輛損壞、 交通受阻、耗費能源、道路的維修,造成了人們的出行不便,百姓怨聲載道, 困擾政府,投資大卻效益很低。
這主要原因源自于地質、水、降雨、氣候、地震、等因素所致。其次老式 半蛋型和板式路面設計預應力和承載力以不足以承載現代運輸工具的重量和 頻率。半弧蛋殼狀脊面因天氣變化和晝夜的溫差變化(熱脹冷縮原理)基礎與路 基面之間形成內空體,路面與路基不能牢固的結合,加之地質物理性和化學性 的質變產生的水氣不斷,加上反潮氣流的集中脊內日積月累膨脹收縮系數增 加,物理性的形變加之化學性的腐蝕,從而改變了路面的牢固性和穩固性形成 了空體疊層。經車輛的輾壓下就極容易導致道路酥皮、翻漿、塌陷,路面性能 大幅度下降。
在遠古時期馬路形成是古人為行走便捷就地取材踩踏鋪墊而成,后來人力 車與馬車的出現致使原來的馬路已不足以滿足需求,于是人們在原有道路上加 寬加厚了馬路。隨著時代的發展機械車輛逐漸的取代牲畜車輛成為主要交通和 運輸公具,但馬路的形體和基礎沒有太大的改變,還繼續沿用老式半弧形路基、 半弧蛋殼型和板式馬路路面,只是更新了材料:瀝青、沙石、水泥、灰質材料 合成,其只考慮到表面的排水功能,逐步添加大量路面材料來保證路面的抗壓 力和使用壽命,從表面看來是可行的,卻乎略了路基路面結構設計的缺陷問題。
實質上原半弧蛋形和板式路面設計沒有應用力學、化學和工程學等學科的 理論基礎,因此無法解決道路酥皮、翻漿、塌陷等根本問題。
眾所周知樓房沒有良好穩固的地基極易容易倒塌,路面也是如此,沒有良 好穩固的地基就極容易出現酥皮、翻漿、塌陷等問題,路基路面性能大幅度下 降。
基于以上所述,公開號為CN101054785A、公開日為2007年10月17日的 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了一種城鎮道路布局方法,該文獻中公開的道路路面是呈八 字的兩個獨立式傾斜狀直路面;該文獻中還公開了在道路的兩側設置雨水沉淀 池及引水道等,以將路面上的雨水通過道墻經由引水道進入雨水沉淀池內,用 于直排道路表面的雨水,收集的雨水將滲透到樹木花草的根部,節約了城市用 于綠化而使用的水資源(參見說明書第2~3頁的發明內容部分);上述文獻 中公開的道路面層下表面為凹弧形,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道路減震抗壓耐久的特 性,實際上凹弧形是呈八字眉型斜弧式坡體,其不易于路面穩定(在外力作用 路下路面極易滑移)。但文獻中公開的道路結構中沒有披露也沒有披露用于將 地下產生的水氣排出的F型孔道墻透氣導流技術手段;因而沒有減少水氣對路 基(路面結構中的基層)產生的腐蝕,因而沒有解決道路(公路)存在翻漿等 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排出地下產生水氣的扁擔狀路面減震抗壓耐久公 路,以解決公路因翻漿致使路基路面(路面結構中的基層)性能大幅度下降, 從面使路面產生酥皮、塌陷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所述的凹槽式路基與扁擔 狀路面減震抗壓耐久公路,主要由凹槽型路基面、扁擔型實體帶狀路基面和護 路透氣導流路邊石組成,其特征在于扁擔型實體帶狀路基面座于凹槽型路基面 上,護路透氣導流路邊石固定護托住路基面,其中在扁擔型實體帶狀路基面上 預留過線孔,在護路透氣導流路邊石上設有路邊石透氣孔;所述路邊石透氣孔 用于將地下產生的水氣排出路面。
所述路基面為凹弧形的扁擔狀,且路基面與地面成路面寬度的1.5%~2 %的角度,其抗壓程度是原路基面的數倍。
所述的凹槽型路基面托起扁擔型實體帶狀路基面,由此產生附著力,減少 車輛輾壓對路基面的壓力;通過路邊石透氣孔將地下產生的水氣排出;扁擔型 帶狀路基面與凹槽式路基的接觸面,也減少水氣對路基面產生的腐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市道里區奧基建筑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未經哈爾濱市道里區奧基建筑與環境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93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