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鞍乘式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7901.2 | 申請日: | 2010-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48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中川英亮;藤山孝太郎;倉持大輔;坂本順一;井神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K11/04 | 分類號: | B62K11/04;B62K19/1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何騰云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鞍乘式 車輛 | ||
1.一種鞍乘式車輛,所述鞍乘式車輛設有:車架、擺臂、后輪、 緩沖單元、和緩沖器支撐部件,
所述車架在車寬方向上左右一對地構成,
所述擺臂的一端可擺動地支撐在所述車架上,
所述后輪可轉動地支撐在所述擺臂上,
所述緩沖單元與所述車架和所述擺臂連接,對所述擺臂的擺動施 加衰減力,
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以架在車寬方向的方式設置在所述車架上, 支撐所述緩沖單元的上端;
所述鞍乘式車輛把所述緩沖單元支撐在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車 寬方向中央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車寬方向中央部在車輛前后方向的截面被 形成為下側開放的コ字形,
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上面和下面,以使其車寬方向中央部處于 車寬方向端部的上方的方式被彎曲地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發動機被配置 在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前方,由設置在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上的發 動機支撐部支撐所述發動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由分為上下兩 部分的對合構造構成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而且,所述發動機支撐部 夾著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緩沖器支撐部設置了左右一對,在所述發 動機支撐部的車寬方向中央側的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下面設置開口 部。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 發動機和所述發動機支撐部的發動機連接部被配置在所述緩沖器支撐 部的下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支 撐部件在車輛前后方向分開地配置一對板狀部件而構成,
以架在車輛前后方向的方式在所述一對板狀部件的上部結合上部 板狀部件,
在所述上部板狀部件的車寬方向端部形成有車輛俯視圖中為大致 U字狀的凹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在車輛側面視 圖中,連接所述緩沖單元和所述緩沖器支撐部件的緩沖器連接部,借 助所述凹部對著外方。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板狀 部件通過車身下方側為長邊的梯形板狀部件與所述車架結合,
所述一對板狀部件在所述梯形板狀部件的下方側與所述梯形板狀 部件的結合部到所述梯形板狀部件與所述車架的結合部間的結合間 距,被設定為大于所述一對板狀部件在所述梯形板狀部件的上方側與 所述梯形板狀部件的結合部到所述梯形板狀部件與所述車架的結合部 間的結合間距。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支 撐部件被構成為,把一對板狀部件在車輛前后方向分開地進行配置,
以架在車輛前后方向的方式在所述一對板狀部件的上部結合上部 板狀部件,
所述上部板狀部件的車寬方向端部延伸到所述板狀部件的下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790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術放大鏡用隱形鉸鏈
- 下一篇:外科用直線切割吻合器的保險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