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業系統的生態經濟評價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7141.5 | 申請日: | 2010-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7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妍;李盛盛;楊志峰;劉艷尼;李婭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0 | 分類號: | G06Q1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5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產業 系統 生態 經濟評價 方法 | ||
所屬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態經濟學、生態熱力學和產業系統研究領域,是一種從生態熱力學角度對指定產業系統進行生態特征分析和評價的方法,尤其適用于不同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壓力的對比研究,從而對區域產業的優先發展順序進行判斷。
背景技術
產業是區域內生產某類產品(或提供某類服務)的鏈條或網絡型企業(或個體)的集合,即與生產某類產品(或服務)密切相關的所有環節的總和,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傳統的產業評價方法偏重于經濟效益的評價,忽視了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間接引發了上世紀中葉以來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其后,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倡導下,產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也被逐漸納入評價體系之中,產業評價轉型為生態經濟評價。生態經濟評價針對產業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特點,綜合考慮生態平衡與經濟平衡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生態供給與經濟需求的矛盾等,以此來謀求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協調、持續穩定的發展模式。
在我國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訴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建立有效、合理的產業系統評價方法,并以其評價結果來指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也日漸成為現實的需要。然而,由于產業系統和生態環境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如何體現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生態影響、環境污染的經濟成本,并將此成本納入產業系統評價體系,需要借助多學科的參與、交叉和綜合,至今也沒有形成完善的方法體系。
目前廣泛使用中的分析評價方法中,根據衡量標準的差異,大體包括貨幣流分析、物質流分析和能量流分析。以貨幣流分析為基礎的生態經濟學評價方法包括市場價值法、疾病成本法、機會成本法、置換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旅游成本法、意愿調查評估法等,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各種轉換方式實現資源向貨幣的轉化,以達到用貨幣來衡量一切財富的目的。這雖然能夠實現評價尺度的統一,但由于貨幣實際上并不能有效的衡量真正財富,更不能反映自然的本質和規律,因此這些方法雖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但其客觀真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物質流分析則是描述人類從自然獲取資源,進行人類生產和消費的經濟活動并產生出廢棄物,以及廢棄物再使用和資源化過程中物質的實物流量和流向。物質流分析方法將經濟系統的廢物排放考慮在內,但并沒有解決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系統的統一化問題。也就是說,無論是貨幣流分析還是物質流分析,都不可避免得存在著客觀性不足或無法實現統一衡量標準的問題,導致評價結果無法全面和客觀地反映各產業系統對環境影響的狀態,以及這些影響對經濟效益的削減作用。如申請號為200510119029.2的名為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動態評價系統,公開號為CN1979540的發明專利,強調區位差異,針對性強,但仍然采用了人為選取的離散指標來進行評價,無法從客觀的渠道統一衡量標準;又如申請號為200710130806.2的名為一種生態產業共生系統穩定性的仿真判定方法,公開號為CN101110119的發明專利,以及申請號為200710132104.8的名為一種生態產業共生系統穩定性的判定方法,公開號為CN101145220的發明專利,都是基于企業分類,以節點處污染物循環利用的企業產品供給變化為觀察變量,建立時間序列的非線性離散模型,其重在通過對關鍵節點的優化調控改變產業系統的穩定性,而無法有效體現產業發展的環境影響。
這些現有技術方法的不足,制約了對產業發展與環境影響間關系的進一步研究,更影響了產業發展方向的科學決策。這就需要建立一種依托于統一、客觀衡量標準的產業系統生態經濟評價方法,以此對不同產業系統進行評價,從而通過對比為經濟決策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持。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方法無法實現以統一衡量標準客觀評價產業系統環境影響的問題,利用能值理論,設計了一種基于“能值”這一統一衡量標準的,界定產業系統、分析經濟效益和生態壓力和開展產業生態經濟評價的方法,通過此方法還能進行產業的能值利用結構分析、產業發展水平分析和產業發展優先級評價。
本發明的特征首先在于采用了客觀的、統一的衡量標準——能值,對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壓力進行量化。能值定義為任何物質或能量所包含的另一種能量的數量,太陽能是最原始的能源形式,故實際應用中以太陽能值為統一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別的能量。太陽能值轉換率從本質上揭示了自然物和產品的質的差異,因此利用太陽能值及轉換率等指標作為衡量資源環境對經濟貢獻的尺度具有客觀性和合理性。借助太陽能值轉換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物質流和貨幣流等,均可換算為統一的能值,從而這些流可以直接加減和比較,實現了產業系統分析和生態環境系統分析的有機統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師范大學,未經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71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地震應急救援警示器
- 下一篇:一種用于工程車輛的胎側防切割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