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極低時延下的幀內編碼碼率控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6473.1 | 申請日: | 2010-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489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華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世嘉電子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7/26 | 分類號: | H04N7/26;H04N7/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低時延下 編碼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編碼領域,特別是一種極低時延應用環境下的幀內編碼碼率控制(Rate?Control)算法。
背景技術
現今實時視頻流媒體、連接無線游戲終端的數字電視等技術正在成為時尚,相應的對極低時延下的視頻編碼技術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在編碼器和解碼器中,都有用來暫時性存儲編碼數據的緩存,緩存的存在造成了所謂的端到端的延時。因此,在極低時延的應用環境中,碼率控制極為重要。
很多應用都要求端到端的延時極低,這就不可避免的削減緩存的大小。在緩存大小受限的前提下保證緩存不下溢也不上溢使得碼率控制極其困難。而且,通常場景的變換容易誘發緩存上溢,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緩存大小不應小于編碼一幀所產生的比特數,在考慮到編碼、解碼兩端,端到端的延時就會擴大到至少兩幀。
發明內容
本幀內編碼碼率控制算法可以使端到端的延時縮小到小于一幀,并且在當前編碼幀的第一行宏塊接收完就開始碼率控制,并對緩存可能出現的上溢進行預測。
本發明包括幀級控制、宏塊行級控制,宏塊級控制,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計算分配給第k幀的比特數,公式如下:
bF(k)=BT/Fr+(Bufsize/2-Bufused);????????(1)
其中BT為目標比特率,Fr為視頻序列的幀率。
2.1.計算分配給第k幀第j行宏塊的比特數,公式如下:
其中GMB,R(j,k)為第k幀第j行宏塊的圖像復雜度,計算公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世嘉電子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市世嘉電子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64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