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產精養池塘養殖用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5435.4 | 申請日: | 2010-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67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成波;馮庭玉;梁道棟;曹劍香;劉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4 | 分類號: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強專利事務所 44203 | 代理人: | 龐愛英 |
| 地址: | 52402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產 池塘 養殖 水處理 循環 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水產養殖領域,涉及一種水產精養池塘養殖用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方法。
技術背景
我國是全球水產業第一大國,2002年水產品產量達4561.8萬噸,占全球產量40%左右,其中海淡水養殖產量2907萬噸,占總產量的64%,約占全球養殖產量近60%。對蝦養殖業是我國海水養殖支柱產業,1992年養殖面積超過14萬公頃,產量22萬噸,平均產量每公頃1.57噸。1993年開始對蝦養殖產量開始下滑,1995年我國只有5萬噸,平均單產0.36噸/公頃。1993年至1995年間,對蝦養殖業年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病害成為我國對蝦養殖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自1992年在福建和粵東暴發對蝦病毒病,尤其是白斑綜合癥(white?spot?syndrome,WSS),1993年流行全國以來,WSS已成為對蝦養殖業最嚴重的疾病。1993年至1995年三年間我國對蝦養殖池塘WSS發生率90%以上,發病蝦池對蝦死亡率接近100%。
我國主要水產經濟品種包括對蝦、魚類等養殖生產以池塘養殖為主體,采用“三塘合一”的養殖模式,對蝦、魚類的攝食、排泄和活動在同一個池塘里完成。而傳統對蝦、魚類養殖模式是通過潮差大量換水的方式調控養殖池塘水質,一方面不能依據養殖狀況進行全人工調控水質,另一方沒有經過處理水進行水體交換也加劇了疾病的傳播和流行。養殖水質全人工調控技術的缺乏,限制了水產養殖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高位池和地膜池等精養模式主要采用沙濾,或者沙濾加中間蓄水池消毒處理病原,需要中間蓄水池,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養殖過程中主要采用微生態制劑和化學藥品處理,成本高,而且化學藥品容易造成殘留,同時養殖過程中需要大量換水。
目前管理良好的集約化、半集約化對蝦養殖模式,使用營養配方合理的人工配合飼料進行飼喂養殖對蝦,飼料系數平均約為1.3,即養成1kg的成品對蝦需要投入1.3kg飼料。而1kg對蝦僅有262.75g干物質,1.3kg配合飼料有1144g干物質。以飼料系數1.3計算,每養成1kg對蝦,有881.25g的飼料干物質變成了代謝產物進入了養殖水體環境中。據研究,當平均溫度為28℃時,從體重0.02g的南美白對蝦蝦苗養成至體重20g的成蝦,養殖期間每個體的累積排泄和排出氮1086.3mg,累積排泄和排出磷228.7mg。集約化、半集約化養殖模式進行對蝦養殖生產,通常一年養殖2茬,每茬養殖90-130天,前期30天內基本不換水,視情況適量添水,保持水深120-180cm。中期開始適量換水,一般每7-1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20%-30%。若以平均水深150cm計,每茬養殖110天,中后期每8.5天換水25%,則每公頃蝦池每年養殖排放水量為1.02×105m3,而2008年我國對蝦養殖面積為40萬公頃左右,則當年向環境中所排放養殖廢水共計約4.08×1010m3。因此,綜合分析可知,對蝦養殖過程中不僅水資源消耗巨大,而且向環境所排放出的廢水、廢物數量驚人,影響了對蝦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產精養池塘養殖用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方法,是通過物理的、化學、管理等結合起來的綜合處理養殖用水達到循環使用的技術方法,能有效去除養殖水中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的,可以將蛋白質等有機物在未被礦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質在水體中積累,而且可向養殖水體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對維護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有良好作用到減少魚蝦養殖用水使用量,零交換,隔絕外界病原體的進入,減少病害的發生,減輕池塘有機負載,實施本技術魚蝦養殖用水處理量60-100m3/h,可減少養殖用水使用量70-80%,減少環境污染,提高養殖產量,而且水生生物生長快,規格整齊,養殖產量高。可用于魚類,對蝦、羅氏沼蝦和蟹類等水產經濟品種精養池塘養殖過程養殖用水的處理和循環利用,有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設置增氧機增氧,滿足水產經濟動物營養需求,同時要求池塘水要形成環流,有利于溶解和懸浮的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便于收集;在中央排水區設置的PVC管道排污管道連通到排水閘閘門口;在閘門口設置一個PVC彎頭,上插PVC管道,采用水泵通過抽水管從排污管抽水到泡沫分離器;采用泡沫分離器進行泡沫分離,泡沫分離器設有排水口,清水進入臭氧發生器,污水進入排水閘門,經排水道進入污水處理設施,經過生化處理達標后排放;采用臭氧發生器處理清水中的病原生物,臭氧發生器設有清水口,清水進入養殖池塘后循環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54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空氣凈化裝置
- 下一篇:壓縮空氣露點精度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