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棋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2519.2 | 申請日: | 2010-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33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葉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盛東 |
| 主分類號: | A63F3/02 | 分類號: | A63F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棋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體育用品。
(二)背景技術
棋類的出現是人類智力活動的表現之一,當今世界,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最流行的棋種是:象棋(在中國舊稱:西洋棋,為區別于中國傳統的象棋,現代改稱:國際象棋),國際象棋最大的優點是后這個兵種的出現和兵底升變,當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它也存在許多缺陷,為了彌補該棋行棋環境的局限性和現實矛盾問題,采取了王車易位和吃過路兵等規則。
流行于亞洲最廣(特別是在東亞)、最具影響力的棋種當數:圍棋,圍棋最大的優點在于分投和會意,最大的缺點是兵種單一以及缺少象形的魅力。
在中國,沒有男士不會下象棋的(至少知道象棋的基本規則),從古至今,中國象棋(為區分于西洋棋)流行廣泛,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的優點是炮的出現,缺點有:帥(將)士不離九宮、不能飛(相)象過河、蹩馬腳、將與帥不能直接對面等。
國際象棋與圍棋的比較:就棋盤和棋子而言,兩者的可比性不大,熱衷于圍棋的人士普遍認為圍棋的復雜程度遠高于國際象棋,甚至于以數學公式去推論這一結果,正如一位唯心主義者不能理解一位物理學家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度一樣,以偏概全、排斥、詆毀只能忽視國際象棋優勢的存在。
圍棋與中國象棋的比較:圍棋的起源傳說比象棋早,主要流行于宮廷以及中層階級,是高雅的象征,相較于初學者不易理解,象棋定型于北宋,主要流行于普通百姓以及中層階級,易學益智,深受人們喜愛。
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的比較:相同之處:車直行,馬跳日;以將殺對手的最高統帥為贏棋目的,其它基本不同:
a.中國象棋的帥(將)、士、相(象)局限于九宮與河界內;國際象棋的王(王車易位)、象(象分黑色格和白色格)活躍于整個棋盤。
b.國際象棋中的后價值相當于中國象棋的2個車,中國象棋的2個炮相當于1個車,等值計算:國際象棋凈多1個車。
c.中國象棋馬蹩腳;國際象棋馬不蹩腳。
d.國際象棋的兵有:在原始位置前進1格或2格,吃過路兵,兵底升變,價值如鳳凰涅架,升值無限;而中國象棋的兵到達底線猶如死兵。
e.中國象棋棋盤9×10=90個交叉點復雜于國際象棋8×8=64個格子。
f.中國象棋馬、相、士走斜格,國際象棋王、后、象、馬、兵走斜格,之所以,國際象棋走棋時既要考慮直線格棋子的關系,又要考慮斜線格棋子的關系。
綜上所述:國際象棋的復雜程度大于中國象棋。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專利新棋是吸收國際象棋的王、后、象、兵,圍棋的下法,中國象棋的炮等棋種之精髓,并拓展了棋盤空間,發明了衛、士、卒等兵種,而且制定了較為規范完善的棋規。
新棋的五大特色:
一.棋盤大于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的棋盤,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二.采用了國際象棋的后、兵等優秀兵種的長處,摒棄了兵在原位前進1格或2格、吃過路兵、王車易位、象不能同色等棋規;
三.吸取了圍棋的下法,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對局之前,棋子必須擺在規定的原始位置,前人的這些棋規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對弈者發揮智慧和想象力的條件與空間,新棋的對局為先下棋,后走棋,把棋的藝術推向極致!
四.引用了中國象棋優秀棋種:炮,避免了九宮、楚河漢界、蹩馬腳、將帥不能直接對面等問題;
五.發明了優良兵種:衛、士、卒,促使10個兵種融為一體,并且,下棋、走棋、吃子等規則比較規范和完善。
由此可見,本發明專利是融藝術、科學、知識和靈感于一爐的一種智力游戲,是人類從古至今變化最復雜,最優秀,最完美的棋種之一。
(四)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專利新棋棋盤俯視圖
附圖2為本發明專利新棋棋子俯視圖
附圖3為本發明專利新棋記錄方法棋盤坐標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專利新棋作進一步詳述,但不限于附圖所示:
實施例1:結合圖1,本發明專利新棋的棋盤,
對局由雙方在棋盤上落子以及走動棋子來進行,棋盤由100個大小相同,深(黑格)淺(白格)2色相間的方格組成;棋盤置于對局者之間,雙方的右上角必須是白格;
10排垂直的格子稱為“直線”;
10排水平的格子稱為“橫線”;
同色格組成的角與角相觸的各格稱為“斜線”。
實施例2:結合圖2,本發明專利新棋的棋子,采用:
a.立體造型;
b.圓鼓形或其它形狀配以文字、字母、數字、圖形、符號;
c.平面圖形或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盛東,未經葉盛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251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