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型催化裂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1796.1 | 申請日: | 2010-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33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陸善祥;馮水利;陳輝;雷芳芳;張玉良;蔣德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納科助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9/80 | 分類號: | B01J29/80;B01J29/08;B01J29/40;C10G11/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型 催化裂化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復合型催化裂化催化劑,該催化劑按干基質量計含20~70%原位晶化Y型分子篩/基質復合材料和0.3~12%MFI結構擇形分子篩,以及30~75%粘土和無機氧化物粘結劑,所述的原位晶化Y型分子篩/基質復合材料為含高嶺土原料原位轉晶后形成的基質及其表面原位晶化合成的NaY改性而成的REY、REHY、HY、REUSY、USY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構成。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位晶化Y型分子篩/基質復合材料含0.001~5.0重%游離氧化稀土和0~5.0重%氧化鎂。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FI結構擇形分子篩為HZSM-5,ZRP,RPSA,HZSM-11中的一種或幾種。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土選自高嶺土,偏高嶺土,海泡石,硅藻土,凹凸棒石,蒙脫石或累托石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無機氧化物粘結劑選自擬薄水鋁石,鋁溶膠,硅溶膠,硅鋁溶膠或磷鋁溶膠。
5.一種復合型催化裂化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高嶺土原粉在500~900℃焙燒1~10小時得到偏高嶺土,在900~1050℃焙燒1~10小時得高溫焙燒土,然后將兩種焙燒高嶺土按1~0∶0~1的比例混合后,加入水玻璃,導向劑,氫氧化鈉和水在80~100℃下晶化12~48小時,過濾去母液,洗滌,干燥得晶化產物NaY/基質復合材料。所述導向劑的組成為:
(14-16)SiO2∶(0.7-1.3)Al2O3∶(14-16)Na2O∶(300-330)H2O(摩爾比);
(2)將NaY/基質復合材料中基質表面的NaY用RE3+和/或NH4+在pH=2.5~7.0下單獨、分步或混合交換并焙燒和再交換,再焙燒和交換,或不再焙燒和交換,改性為對應之REY,REHY,REUSY,HY和USY;
(3)將步驟(2)制得的產物中一種或幾種與MFI結構擇形分子篩、粘土、無機氧化物粘結劑混合成膠,噴霧干燥造粒為70%以上粒徑在20-150μm之間的微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高嶺土原料選自高嶺土,多水高嶺土或煤矸石。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用RE3+交換為用RE3+在pH=2.5~7.0下交換,并再用堿性溶液調節pH至8~11,攪拌,過濾,水洗,干燥,再在500℃~900℃、0~100%水蒸汽下焙燒0.1小時以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堿性溶液選自氨水,水玻璃,偏鋁酸鈉,氫氧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MFI結構擇形分子篩為HZSM-5,ZRP,RPSA,HZSM-11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粘土選自高嶺土,偏高嶺土,海泡石,硅藻土,凹凸棒石,蒙脫石或累托石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無機氧化物粘結劑選自擬薄水鋁石,鋁溶膠,硅溶膠,硅鋁溶膠或磷鋁溶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納科助劑有限公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納科助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179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