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艦船壓載水管道輸送中殺滅藻類和細菌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1075.0 | 申請日: | 2010-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810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麗楠;王永軍;郜冶;劉慧;任芝軍;劉桂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2 | 分類號: | C02F9/12;B01J1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南通***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艦船 水管 輸送 殺滅 藻類 細菌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在艦船壓載水管道輸送中殺滅藻類和細菌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艦 船壓載水的輸送管道上串接微孔過濾器和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艦船壓載水 經過微孔過濾器,濾孔直徑為20~50微米,去除較大的進入艦船壓載水管道系 統的懸浮物和水生生物;過濾后的水進入到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向管式高 壓放電反應裝置的高壓電極和地電極之間施加10~60千伏特的脈沖高壓,產生 高壓脈沖放電,壓載水在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內的停留時間為0.1~2小時, 通過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的壓載水進入到壓載艙中;在高壓脈沖放電的同時 通過曝氣管向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內通入空氣、氧氣或者臭氧,通入空氣、 氧氣或者臭氧的氣體流速為100~10000mL/min,氣泡直徑范圍為20微米~10 毫米。
2.一種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其特征是:組成包括絕緣材料(5)、高壓 電極(6)和地電極(7),高壓電極(6)為不銹鋼網筒電極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反應裝 置的中間位置,地電極(7)為直徑與壓載水輸送管道直徑相匹配的不銹鋼圓筒, 絕緣材料(5)包裹在地電極(7)外;在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底部均勻分布微孔曝 氣管(8);所述微孔曝氣管(8)的曝氣孔直徑為20微米~10毫米,管口間距為 10~100毫米;曝氣管位置位于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底部中心位置,弧形布 置,寬度為1/4地電極圓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高壓放電反應裝置,其特征是:構成高壓電 極(6)的不銹鋼網筒的網格邊長為1~50毫米,網筒直徑為1~200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未經哈爾濱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107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