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培訓用同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042016.0 | 申請日: | 201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50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向林;吳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四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25/02 | 分類號: | G09B25/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志合專利事務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榮琿 |
| 地址: | 40070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培訓 同步 裝置 | ||
1.一種培訓用同步裝置,包括計算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處理輸入信號的輸入信號處理模塊、用于將輸入電源轉換成本裝置所需電源的電源轉換模塊和主板,主板包括CPU板電路、發光電路和顯示電路,所述主板中的CPU根據所述指令轉換處理過的輸入信號,并比較轉換后的輸入信號與基準信號的頻率和相位的相對關系,由所述顯示電路顯示出來;輸入信號處理模塊包括用于對輸入信號進行采樣的采樣模塊,與所述采樣模塊相連的A/D轉換模塊,用于將采樣后的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電源轉換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計算機、主板、輸入信號處理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主板的輸入、輸出端分別與計算機和輸入信號處理模塊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訓用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轉換模塊的通信芯片D6的數據輸出端與光耦V7的輸入端連接,通信芯片D6的控制端通過非門D9與光耦V8的輸出端連接,通信芯片D6的數據輸入端與光耦V9的輸入端連接;
電源模塊D10的輸出端與VCC1連接,電源模塊D11的輸出端與GND1連接,電源模塊D10的一路輸入端分別與電源的正、負端連接,電源模塊D11的一路輸入端分別與電源的正、負端連接;電源模塊D11的第一路兩個輸出端分別連接電源和接地,電源模塊D11的第二路三個輸出端的兩個輸出端與電源連接,第三個輸出端接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訓用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信號處理模塊的模擬開關D15的控制端與光耦V1、V2、V3的輸入端連接,模擬開關D15的輸入端與運算放大器N1A的輸出端連接,模擬開關D15的輸出端與運算放大器N2C的輸入端連接,模擬開關D15中的兩個輸出端分別連接電源和接地,模擬開關D15中的一個輸入端連接另一個地端,運算放大器N1A的輸入端連接采樣信號;
A/D轉換器D17的控制端與光耦V4的輸出端連接,A/D轉換器D17的片選與光耦V5的輸出端連接,A/D轉換器D17通過非門D16與光耦V6的輸入端連接;
電源模塊D13的輸入端與電源連接,電源模塊D13的輸出端與電源模塊D13的輸入端連接;電源模塊D14的輸入端與電源連接,電源模塊D14的輸出端與電源Vref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訓用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板電路中的I/D端與光耦V1~V9的輸入、輸出端連接,存儲芯片D18數據輸入輸出端、時鐘控制端、片選與CPU板電路中的I/D端連接,三態鎖存器D2、D3、D4輸入端與CPU板電路中的I/D端連接,三極管VT12~VT16的基極與CPU板電路中的I/D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訓用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電路包括驅動電路、發光電路和有12個端口組成6×6的發光二極管矩陣,其中三極管VT12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53與單色發光二極管VL12的正極連接,單色發光二極管VL12的負極與雙色二極管VL38、VL39的負極串接后接GND1,雙色二極管VL38的兩個正極分別通過電阻R55、R56與三極管VT13、VT14的集電極連接,雙色二極管VL39的兩個正極分別通過電阻R59、R60與三極管VT15、VT16的集電極連接,三極管VT13的基極與電阻R55連接,三極管VT14的基極與電阻R56連接;
發光二極管矩陣中P?32~P67的正極分別與三極管VT6~VT11的集電極連接,發光二極管矩陣中P41~P46的負極分別與電阻電阻R30~R33、R46~R48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訓用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電路中三態鎖存器D2輸出端與驅動芯片D7的輸入端連接,驅動芯片D7的輸出端與數碼管的驅動腳連接;三態鎖存器D4的輸出端與驅動芯片D8的輸入端連接,驅動芯片D8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矩陣中P41~P46的正極連接;三態鎖存器D2、D3、D4的輸入端串接;三態鎖存器D3的輸出端分別通過限流電阻R90~R59與三極管VT8~VT11的基極連接,三極管VT8~VT11的集電極與數碼管的驅動腳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四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四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04201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復合包埋夾心珠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基于RFID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