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030168.9 | 申請日: | 2010-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42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洛陽市凱旋專利事務所 41112 | 代理人: | 陸君 |
| 地址: | 471039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型 廠房 照明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照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銅、鋁等有色金屬加工廠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工藝設備越來越多,相應的其主廠房的占地面積越來越大,設計型式多為多跨聯合廠房,廠房長度長、跨度大,廠房內面積動輒幾萬平方米,內部照明燈具的功率大、數量多,其控制方式均為分區域在照明控制箱上使用斷路器直接控制。由于控制箱的數量多,且遍布于廠房各處,照明控制時,工作人員需找到控制箱,到控制箱跟前進行控制,操作與維護受安裝位置及廠房內設備的影響(有些位置因有旋轉設備而變得非常不安全)。使用斷路器做控制元件,會影響斷路器作為線路保護的功能,使用電系統內存在安全隱患。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智能控制元件的類型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于是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統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自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主要應用于智能化的家居照明控制,使用于高端的住宅里面。但由于受到當時市場的消費意識、市場環境、產品價格、推廣力度等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太大的動作和起色。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傳媒業的飛速發展和高度結合,數字化家居得到進一步的快速提升,技術也進一步的成熟,各類通訊標準和市場也得到進一步的規范,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開始慢慢的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統在工廠照明控制領域的應用還沒有起步,還沒有誕生一種真正可以應用于廠房照明控制系統中的智能化的廠房照明控制裝置,所以智能化的廠房照明控制裝置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統,能夠解決傳統工廠照明控制方式不能實現智能管理帶來的能源浪費和工人勞動強度的增加,為工廠照明實現自動控制。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其步驟如下:是中央控制器內集成
1、是采用若干個智能控制裝置通過RS485總線與一個主機組成廠房照明智能控制網絡;廠房智能照明控制網絡的RS485主從通信協議的從機為每個智能控制裝置的RS485通信接口;
2、將每個智能控制裝置分別安裝在各照明控制箱內,智能控制裝置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燈具主回路和手持式遙控器組成,采用的遙控通訊為無線射頻通訊,并且由手持式遙控器對多個智能控制裝置,實現對廠房的各燈具遙控控制。
3、采用的中央控制器具有集成的RS-485通訊接口,通過RS485總線將廠房內各照明控制箱組成網絡,再連接至廠房內部的以太網網絡,并且通過廠房照明智能控制網絡的通信程序,實現對燈具的遠程控制和查詢;
4、采用的中央控制器具有弱電控制回路與照明的燈具主回路用外部控制信號隔離模塊進行隔離;所述控制執行元件可控硅元件和控制繼電器組構成;
5、中央控制器具有兩種工作方式:
a、遙控控制,是現場操作人員直接采用遙控器遙控控制,當現場人員進入遙控器與中央控制器的遙控距離范圍內,遙控器與中央控制器自動配對,現場人員采用遙控器的按鍵控制該區域照明燈具的通斷;
b、自動控制,是在中央控制器內設定該區域的亮度要求值,由現場測光元件測量該區域亮度的實際值,二者在中央控制器內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的結果來進行區域照明燈具的自動控制。
所述的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廠房照明智能控制網絡的RS485主從通信協議:是除系統啟動時,主機與從機的通信總是由主機發起;如果沒有主機的請求,從機不會向總線發出數據,從機之間沒有通信;主機上運行的后臺控制程序,具有實現對燈具組的遠程控制、查詢燈具組的工作狀態、控制裝置故障報警與記錄、燈具組故障報警與記錄、燈具組運行時間記錄。
所述的一種智能型廠房照明控制方法,所述主機采用工控機或PLC可編程控制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0301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