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手勢的顯示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61623.4 | 申請日: | 2009-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84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J.麥卡錫;J.布里登;B.薩格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伙企業 |
| 主分類號: | G06F3/03 | 分類號: | G06F3/03;G06F3/042;G06F3/04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張曉冬;盧江 |
| 地址: | 美國得***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手勢 顯示器 | ||
背景技術
電阻觸摸屏面板由通過窄間隙分開的兩個薄金屬導電層組成。當諸如手指之類的對象向下壓在該面板的外表面上的點上時,這兩個金屬層在該點處被連接,而該面板然后相當于具有被連接的輸出端的一對分壓器。這引起電流的變化,其被登記為觸摸事件并且被發送到控制器以進行處理。電容觸摸屏面板是傳感器,該傳感器為在其中板(plate)包括以柵格圖案的水平軸與垂直軸之間的重疊區域的電容器。人類身體也導電并且在傳感器表面上的觸摸將影響電場并且引起設備的電容的可測量的改變。
附圖說明
相對于下列圖來描述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顯示器;
圖2a和2b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顯示器;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三維光學傳感器;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顯示器;
圖5A、5B以及5C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顯示器;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方框圖;以及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示例實施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形用戶界面(GUI)能夠使用諸如鼠標之類的指向設備來移動光標。該光標能夠被控制以便執行功能。例如,可以通過移動光標來執行的功能正在選擇位置或者在該屏幕上移動對象。在其它實施例中,光標能夠執行其它功能,諸如通過選擇所顯示的對象的邊緣并且拖動所顯示的對象的該邊緣來調整所顯示的對象的大小。通過計算機執行的功能取決于對接口和應用的編程。
觸摸屏能夠被用來在顯示器上移動光標或對顯示器上的對象進行移動。當用戶的手或指示筆與該顯示器接觸時,觸摸屏可以識別手勢。顯示器可以為在x和y方向上延伸的二維表面,但是用戶存在于三維中并且能夠在非處于該二維顯示器表面所形成的平面中的任何方向上移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器包括三維光學傳感器,其用來確定由該光學傳感器捕獲的對象距該光學傳感器的深度。對象距該顯示器的距離能夠基于所測量的對象與光學傳感器之間的距離來計算。
為了操縱非觸摸屏上的對象,鼠標可能必須選擇該對象并且通過使用菜單來操縱該對象。手勢可以用來操縱觸摸屏上的對象,例如用戶可以展開他們的手指來對對象進行放大。在觸摸屏上可用的手勢可以使用戶觸摸顯示器并且以不自然的運動(unnatural?motion)使用他們的手。用戶可能必須通過訓練練習來學習這些不自然的運動并且可能忘記不經常使用的手勢。如果用戶能夠在顯示器前面的體積中使用自然的運動與顯示屏幕上顯示的對象進行交互,則該用戶可能能夠使用自然的移動來執行任務。例如,當某物太小以致不能觀看時,用戶可以通過抓握到顯示器上顯示的對象上并且朝向他們拉動所顯示的對象以對所顯示的對象進行縮放來模擬自然的運動以使其更接近于你。
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系統包括具有顯示圖像的表面的面板。該顯示系統還包括三維光學傳感器。該三維光學傳感器能夠具有視場,所述視場包括該顯示系統的前表面和在該顯示系統的前表面前面的體積。控制器能夠從該三維光學傳感器接收信息并且把來自該三維光學傳感器的信息解釋為該體積中的對象的手勢。
參考各圖,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顯示系統100。該顯示系統100包括面板110,所述面板110包括用于顯示圖像的表面116。面板110的正面為顯示圖像的表面116而面板110的背面與該正面相反。例如,面板110可以為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面板、等離子體顯示器、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tube,?CRT)、OLED或諸如數字光處理(digital?light?processing,?DLP)之類的投影顯示器。在一個實施例中,該三維光學傳感器可以附連在該顯示系統100的處于面板110的表面116的周界117之外的區域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伙企業,未經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伙企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6162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