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組件的對準優化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50356.0 | 申請日: | 2009-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6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V·巴蒂亞;S·J·格瑞格斯基;永井文雄;尾關幸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寧股份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6/42 | 分類號: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錢慰民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組件 對準 優化 | ||
1.一種優化光學組件中光學對準的方法,所述光學組件包括激光二極管、波長轉換裝置、沿從所述激光二極管至所述波長轉換裝置延伸的光程設置的耦合光學器件以及耦合于所述激光二極管、耦合光學器件、波長轉換裝置或其組合的一個或多個適應性制動器,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參照激光二極管的熱依存輸出強度曲線和光學組件的熱依存耦合效率曲線來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調整波長轉換裝置的光學對準,其中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被量化以在光學組件的給定工作溫度范圍內,使耦合效率曲線的部分由通過相對高激光輸出強度表征的輸出強度曲線的相對低耦合效率補償部分來表征,并使耦合效率曲線的部分由通過相對低激光輸出強度表征的輸出強度曲線的相對高耦合效率補償部分來表征,;以及
利用所述適應性制動器來在至少一個適應性自由度上調整波長轉換器件的光學對準,其中所述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被量化以優化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裝置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是在光學組件的組裝或校準過程中執行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極管、耦合光學器件和波長轉換裝置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各個位置在光學組件組裝或校準后被固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給出具體的固定調整,通過所述適應性制動器在適應性自由度上作出調整以使光學組件經波長轉換的輸出強度最大化。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裝置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在光學組件運作過程中被排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被量化,以通過對光學組件的熱依存耦合效率曲線作調整來提高在組件的給定工作溫度范圍上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的穩定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所述光學組件的熱依存耦合效率曲線以對工作溫度促成提高的光學耦合效率,其中所述激光二極管的熱依存輸出強度曲線表現出降低的輸出強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作量化以使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在給定工作溫度范圍的一部分內小于最大的可用波長轉換輸出強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被量化以使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在光學組件的約大部分工作溫度下低于光學組件的最大可用波長轉換輸出強度。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波長轉換裝置在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表示為來自所述激光二極管的束斑在波長轉換裝置的輸入面上的焦點調整;以及
波長轉換裝置在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表示為來自所述激光二極管的束斑在波長轉換裝置的輸入面上位置的橫向調整。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波長轉換裝置在所述非適應性和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是通過定位光學組件中的激光二極管、耦合光學器件、波長轉換裝置或其組合來執行的。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波長轉換裝置在所述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通過光學組件的一個或多個光學器件沿光學組件的光程在Z方向上的移動而受到影響;以及
波長轉換裝置在所述適應性自由度上的光學對準的調整通過光學組件的一個或多個光學器件沿X方向、Y方向或X和Y方向的移動而受到影響,這些方向均與光程的Z方向正交。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組件還包括光強監測器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光強監測器來監測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以及
在適應性自由度上調整波長轉換裝置的光學對準,同時監測波長轉換輸出強度來優化光學組件的波長轉換輸出強度。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監測波長轉換輸出強度和在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過程中排除在所述非適應性自由度上的調整。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適應性制動器包括雙軸定位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寧股份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株式會社,未經康寧股份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5035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