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49794.5 | 申請日: | 2009-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59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山本誠一郎;長谷川浩一;濱田真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海橡膠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F13/26 | 分類號: | F16F13/26;F16F13/06;F16F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體 封入 式隔振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例如發動機支架等的隔振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利用在內部封入的非壓縮性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獲得隔振效果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背景技術
自以往,公知一種夾裝在構成振動傳遞系統的構件之間而對上述構件相互間進行隔振連結或隔振支承的隔振裝置。例如,將汽車用動力單元隔振支承于車輛車身的發動機支架等就是該種隔振裝置。
另外,在汽車用發動機支架中,為了提高乘車舒適性而要求高度的隔振性能。為了應對該要求,有人提出了一種利用了在內部封入的非壓縮性流體的共振作用等的流動作用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為下述構造,即,利用孔通路連通在振動輸入時產生相對性的壓力變動的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并且在上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中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能夠利用在孔通路中流動的非壓縮性流體的共振作用等而發揮隔振效果。
另外,在汽車用發動機支架中,與發動機轉速、車輛的行駛狀態等相對應地,要求對頻率、振幅等不同的多種振動具有隔振性能。但是,孔通路雖然對被預先調諧了的頻率區域的振動能夠獲得優異的隔振性能,但對于大于調諧頻率的高頻區域的振動,會因反共振作用而引發明顯的高動倍率(即動靜比,動剛度與靜剛度的比值)化,存在隔振性能大幅下降的問題。
因此,在以往,有人提出了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7-18046號公報)等所述那樣的孔通路長度可變的構造。詳細而言,利用能相對旋轉地組合的兩個孔形成構件形成沿相對旋轉方向延伸的孔通路,并且利用兩個孔形成構件的相對旋轉能夠改變該孔通路的長度。采用該種孔通路長度可變的構造,能夠調節孔通路的調諧頻率,從而對于頻率不同的多種振動也能獲得隔振效果。
但是,在如專利文獻1所述那樣的以往的孔通路長度可變的構造中,由于用于驅動孔形成構件旋轉的電動機設置在支架主體的外部,因此對于將電動機的驅動力傳遞到配置在支架主體內的孔形成構件的驅動力傳遞構件而言,需要從第一液室、第二液室等流體室的外部貫穿到內部地配置該驅動力傳遞構件。因此,由于貫穿流體室地配置驅動力傳遞構件,因此流體室的密封構造復雜化,耐久性、可靠性可能下降、在組裝驅動力傳遞構件時也可能不易進行流體封入作業等支架制造作業,在實用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另外,在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1739號公報、日本特開平5-231469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構造,該構造利用在兩個孔形成構件所面對的面之間形成的間隙形成孔通路,并且使這兩個孔構件沿面對方向接近/分開地位移,從而改變孔通路的通路截面積。
但是,在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所述的孔通路的通路截面積可變的構造中,由于沿周向延伸地形成間隙,因此為了減小孔通路的通路截面積,必須相當窄地減小間隙,因減小間隙,存在流體流動阻力變得過大的問題。即,通過減小間隙,雖然在理論上能夠較低地設定孔通路的調諧頻率,但實際上流動阻力變大,從而很難確保流體流動量,存在很難發揮期望的孔效果的問題。
而且,為了改變間隙尺寸,需要使形成間隙的面對的面沿面對方向進行相對位移。在該操作中,為了使以小間隙面對配置的面對的面進行相對位移,相對應地出現流體向該面對的面間流入或流體自面對的面之間流出的現象,從而不能避免該流體的流入或流出構成較大的阻力。因而,很難快速地改變面對的面間的間隙的大小,在確保應對速度和驅動力的方面存在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7-180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173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231469號公報
發明內容
這里,本發明是以上述情況為背景而做成的,其欲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以更加優異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對頻率不同的多種振動獲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的新型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本發明的第一技術方案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具備分別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且在振動輸入時被施加相對性的壓力變動的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并且設置有使上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彼此相連通的孔通路,其特征在于,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設置有具有通孔的外側孔構件,該通孔形成孔通路的外周壁面,并且該隔振裝置使形成孔通路內周壁面的內側孔構件從外側孔構件的通孔的一方的開口部進入到該外側孔構件中地進行配置,利用在外側孔構件的內周面與內側孔構件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的筒狀間隙形成孔通路,并且設置有調節內側孔構件相對于外側孔構件的進入量的執行元件,通過用執行元件調節內側孔構件相對于外側孔構件的進入量,能夠改變孔通路的通路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海橡膠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東海橡膠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4979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