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動車車身以及制造機動車車身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80149323.4 | 申請日: | 2009-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54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阿爾弗雷德·勒施;赫爾穆特·梅布斯;阿克塞爾·格呂內克勒;約阿希姆·匡特;克萊門斯·拉圖斯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4 | 分類號: | B62D25/04;B62D25/06;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張天舒 |
| 地址: | 德國杜***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動車 車身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機動車的車身,其包括
-兩個頂框架縱向結構(6、14);
-至少一個設置在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14)之間的頂框架橫向結構(8、10);
-以及至少一個車身柱(12);
-其中,在連接區域(Y)中,頂框架縱向結構(6、14)、頂框架橫向結構(8、10)以及車身柱(12)通過使用機械式連接件(20)彼此相連或者彼此可以連接;其中,
-于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14)的縱截面觀察,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14)在連接區域(Y)中具有凹槽(16),以容納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在其周邊輪廓上至少區域式地與凹槽(16)相匹配;而且,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中的所述連接件(20)設置在所述凹槽(16)區域中,并且如此構成,即,使在凹槽(16)區域中的頂框架橫向結構(8、10)的兩個相對的側壁相互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和/或頂框架縱向結構(6)由這樣的材料構成,所述材料具有比車身柱(12)的彈性模量小的彈性模量。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和/或頂框架橫向結構(8、10)由材料鎂或者鎂合金構成。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架結構(6、8、10)構成為組合式實現的、預制的或者可以預制的頂框架模件(D)的組成部分。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柱(12)由鋼或鋼合金構成。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柱(12)構成為車身元件的整體組成部分,該車身元件具有機動車車身的其它組成部分。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和/或頂框架縱向結構(6、14)以殼結構方式而構成為型板。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20)包括第一連接元件(20a)和與該第一連接元件共同作用的第二連接元件(20b)。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元件(20b)與所述車身柱(12)焊接在一起。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車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中的第一連接元件(20a)設置在凹槽(16)區域中,而且,所述第一連接元件具有支撐件(20a3),通過該支撐件使在所述凹槽(16)區域中的頂框架橫向結構(8、10)的相對的內側壁彼此支撐;并且
-所述第二連接元件(20b)這樣構成,即,該第二連接元件從底側包圍住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14)的側壁,在縱截面觀察,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在凹槽(16)區域上呈U型結構,其中,在相對的側壁的區域上于兩側具有開口,該開口與所述第一連接元件(20a)支撐件(20a3)的開口如此相互制約,即,使兩個連接元件(20a、20b)在包含第一車身元件的條件下經額外的固定件(21)彼此相連或者可以相連。
11.一種制造機動車車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方法步驟:
-設有第一車身元件,其中,該第一車身單元作為頂框架模件(D)而設有頂框架縱向結構(6)和頂框架橫向結構(8、10),而且其中,從頂框架縱向結構(6)的縱截面觀察,所述頂框架縱向結構(6)在頂框架結構(6、8;6、10)的連接區域(Y)上具有用于容納頂框架橫向結構(8、10)的凹槽(16),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在其周邊輪廓上至少區域式地與凹槽(16)相匹配;
-設有第二車身元件,其中,該第二車身元件形成為車身柱(12)或者形成為具有集成的車身柱(12)的車身件;
-設有組合式的連接件(20);以及
-由第一和第二車身元件經連接件(20)實現力和形狀配合連接,其中,經所述連接件(20)的支撐元件(20a3)確保了在所述凹槽(16)區域上的所述頂框架橫向結構(8、10)的內側壁的支撐。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一和第二車身元件形成力和形狀配合連接;其中,
-在第一車身元件的頂框架結構(6、8;10)彼此相互連接的連接區域(Y)中,在頂框架橫向結構(8、10)中于凹槽(16)區域內設置和固定第一連接元件(20a),該第一連接元件一方面經支撐元件(20a3)支撐在凹槽(16)區域的側壁上,而另一方面從底側支撐在凹槽(16)中;而且其中,
-在第二車身元件中,在車身柱(12)的上方頭側區域設置并固定第二連接元件(20b);而且
-使兩個連接元件(20a、20b)在包含第一車身元件的情況下經固定件(21)而彼此形成力和形狀配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股份公司,未經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4932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備有生物活性的α-β肽的方法
- 下一篇:鋼筆或鉛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