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提供串話補償的接觸導線結構的通信插座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43422.1 | 申請日: | 200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04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J·法尼;B·費茨佩特里克;D·赫克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卡羅來納科姆斯科普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66 | 分類號: | H01R13/6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原紹輝 |
| 地址: | 美國北卡***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提供 補償 接觸 導線 結構 通信 插座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通信連接器,更具體地,涉及在通信插座中的串話補償。
背景技術
在電子通信系統中,在一對導體上(下文中稱為“導線對”或“導體對”或?“差分對”)而不是在單個導體上傳輸信息信號(例如視頻、音頻、數據)有時候是有利的。導體可以包括例如金屬絲、觸頭、布線板軌跡、導電過孔、其他導電元件和/或它們的組合。在差分對的每個導體上傳輸的信號具有相等的幅度,但相反的相位,并且信息信號被嵌入為承載在兩個導體上的信號之間的電壓差。這種傳輸技術總體上稱為“平衡”傳輸。
當信號在導體上傳輸時,來自外部源,例如閃電、電子裝置和設備、汽車火花塞、廣播站等的電噪聲會被導體拾起,從而降低了由導體承載的信號的質量。通過平衡傳輸技術,在差分對內的每個導體經常從這些外部源拾起大約相同量的噪聲。因為大約相等量的噪聲被疊加在由差分對的兩個導體攜帶的信號上,所以信息信號通常不會受到干擾,因為信息信號通過獲得承載在差分對的兩個導體的信號的差值來提取,從而因此噪聲信號通過減法處理可以基本上被消除。
許多通信系統包括多個差分對。例如,一般電話線包括兩個差分對(即,總共四個導體)。相似地,用來將計算機和/或其他處理設備連接到局域網和/或外部網絡,例如因特網,的高速通信系統通常包括四個差分對。在這種系統中,信道通過級聯的插頭、插座和電纜段來形成(在此,“信道”是指四個差分對的端對端連接,這四個差分對連接一個端設備到另一個端設備)。在這些信道中,當插頭與插座配對,在插座和/或插頭內導體和接觸結構的接近和路由會產生電容和/或電感耦合。并且,在這些信道的電纜段內,四個差分對通常用單個電纜包在一起,從而附加的電容和/或電感耦合會發生在每個電纜的差分對之間。這些電容和電感耦合引起另一類型的噪聲,其稱為“串話”。
“串話”在通信系統中指出現在“空閑”或“犧牲”差分對的導體上的由干擾差分對感應的不想要的信號。“串話”包括近端串話,或“NEXT”,其是在對應于在相同位置的源的輸入位置處測量的串話(即,其感應電壓信號沿著與在差分路徑內的起始干擾信號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進的串話),以及遠端串話,或“FEXT”,其是在對應于在輸入位置的源的輸出位置處測量的串話(即,其信號沿著與在差分路徑內的干擾信號相同的方向行進的串話)。NEXT和FEXT兩個都是不期望的信號,其干擾信息信號。
“干擾”差分對會將兩種不同類型的串話賦予到另一個差分對上。感應電壓的本質確定兩種類型串話的哪一種發生。這兩種類型串話的第一種稱為差分到差分串話(XTLKDD)。它在來自源差分對的、被賦予到犧牲差分對的兩個導體上的感應電壓不相等時發生。差分到差分串話被測量為在犧牲對上的感應差分電壓與在干擾對上的源或從動差分電壓(一般參考為1V)的比值。差分電壓定義為在差分對的兩個導體上的電壓的差值,即,Vdiff=V1-V2,其中V1是在差分對的導體1上的電壓,V2是在差分對的導體2上的電壓。差分到差分串話一般以分貝為單位來表達并且可以定義為:
XTLKDD?=?20?log(V1-V2)
其中V1是在犧牲對的導體1上的感應電壓,V2是在犧牲對的導體2上的感應電壓。
這兩種類型串話的第二種稱為差分到共模串話(XTLKDC)。差分到共模串話在感應電壓為犧牲差分對的兩個導體所共有的時候發生,因此犧牲對可以被看作單個導體。為兩個導體所共有的電壓稱為共模電壓(VCM),并且表達為在差分對的兩個導體上的平均電壓,即,VCM?=?(V1+V2)/2。差分到共模串話被測量作為在犧牲差分對上的感應共模電壓與在干擾對上的源或從動差分電壓的比值。它也以分貝為單位來表達為:
XTLKDC?=?20?log((V1+V2)/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卡羅來納科姆斯科普公司,未經北卡羅來納科姆斯科普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434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