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圓形針織織襪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80142899.8 | 申請日: | 200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033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圭里諾·魯米 | 申請(專利權)人: | 魯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26 | 分類號: | D04B1/26;D04B1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寇英杰;王婧 |
| 地址: | 意大利*** | 國省代碼: | 意大利;IT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圓形 針織 織襪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圓形針織織襪機的領域,并且,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作短襪及緊身衣的圓形機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存在一種能夠生產針織毛圈短襪的圓形針織織襪機。能夠生產帶有移圈花紋的移圈針織短襪的圓形針織織襪機同樣是公知的。
被設計成生產針織毛圈織物的機器無法執(zhí)行移圈針織。至多,通過中斷短襪或緊身衣的生產,并且改變該機器的結構,人們可在同一產品中獲得針織毛圈織物的筒狀部分以及移圈筒狀部分。顯然,這種解決方案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無益的,從而在實踐中不會生產這種類型的商品。
在任一情況下,均不存在能夠在同一圓形線圈上制作毛圈線圈和轉移線圈的圓形機器。因此,直至今天,不存在這種在同一筒狀部分上、換句話說沿這種物品的圓周,毛圈部分與轉移線圈部分交替出現的襪類物品。
然而,深感需要生產這種物件;例如,考慮到運動短襪領域:一方面,例如,在腳跟上以及腳底的特定區(qū)域中,需要保護足部使其免受其所遭受的機械應力的損害并且在適當的位置處提供一定的舒適度;另一方面,例如,足部的上部的皮膚需要盡可能自由地呼吸。
目前,滿足這種目的的嘗試包括通過將非常細的紗線(主紗)與較粗的紗線交織來模擬轉移線圈以便給人以在針織物中已經形成具有特定尺寸的孔的印象。實際上,靠近觀察該物品,可清楚地看出,細支紗線貫穿每個孔,并且因此,它不是真正的轉移線圈,而是由被稱為“浮線縫紉”的工藝制成的線圈。
發(fā)明內容
更確切地說,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圓形針織織襪機,其使得在同一圓形線跡上獲得毛圈線圈和轉移線圈成為可能。
這種目的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機器以及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襪類或針織物品實現。
附圖說明
參考附圖,從下列對該機器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一些作為示例但并不限于此的方式作出的描述中,可更加清楚地理解根據本發(fā)明的這種機器的特征及優(yōu)點,其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整個圓形機器的視圖;
圖2示出了該機器在針筒頂部處的放大圖;
圖3示出了該機器在針筒頂部處的俯視圖;
圖4示出了該機器在紗線供給區(qū)處的俯視圖;
圖5示出了針以及相應的沖頭的細節(jié);
圖6示出了彎紗片以及相關的選針器執(zhí)行器的細節(jié);
圖7示出了兩個導紗器以及被選擇以形成毛圈線圈的彎紗片;
圖8示出了兩個導紗器以及被選擇以形成帶有較大孔的轉移線圈的彎紗片;
圖9a至圖9d示意性地示出了兩個相鄰的針之間的線圈的相同數量的移動階段;
圖10和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短襪的部分的兩個示例;以及
圖12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緊身衣的一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附圖標記1普遍指代根據本發(fā)明的圓形針織織襪機。為了更加清楚,已在圖1中省略了與該機器的結構有關的一些部分。
機器1包括針筒10,在該針筒10的外表面上或外殼上制成有多個縱向溝槽,針12沿這些縱向溝槽滑動。根據一種實施方式,針12由支柱16或選針器向上推動,如果必要在其間插置有中間元件17。
針12在頂部設有針鉤13以及相關的舌片13’,并且在遠低于這些的位置處設有線圈保持裝置。例如,所述線圈保持裝置包括基本上水平延伸的肩或突起14。有利地是,在緊挨著這個肩14的下方,每個針具有凹槽15,從而允許內部沖頭與外部沖頭相連以形成轉移線圈。
選針器16裝備有凹口,該凹口能夠與相同數量的選針器執(zhí)行器19的鑲條18接合,所述鑲條18根據待形成的圖案而被單獨致動。
在針筒10的上方并且偏心于針筒10,安裝有基本上為圓形的針盤20,其接合于其本身的旋轉軸21。在針盤20的上表面上設有多個溝槽,這些溝槽可滑動地容納有內部沖頭22。有利地是,所述溝槽并非恰好設置在徑向方向上,而是沿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適當地傾斜,從而構成圓周的封套。這種布置允許更加可靠的功能,因為它決定了內部沖頭的傾斜度,該傾斜度特別有利于在抬起線圈的同時,將針插入到凹形缺口15中。
內部沖頭22設有被指定用于接合在對應的針道24中的凸起部分23,該針道24形成在針盤20的蓋25上。所述針道裝配有鑲條26、26’,該鑲條26、26’控制所述內部沖頭22的離開和返回(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魯米有限公司,未經魯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4289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