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耳鉤式頭戴聽筒無效
| 申請號: | 200980135350.6 | 申請日: | 2009-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504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約爾薩·澤特約;煥·坪·維斯·洪;顏慧玲;鐘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10 | 分類號: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王安武 |
| 地址: | 新加坡*** | 國省代碼: | 新加坡;SG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耳鉤式頭戴 聽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聲音產生裝置,具體而言涉及耳鉤式耳戴聽筒、脖掛聽筒或頭戴聽筒。
背景技術
已經觀察到,一些人不能將傳統耳戴聽筒貼合地配合在其外耳腔(即,正好在耳道外側的區域)中或者貼合地配合在其耳道內(對于插入式、入耳式或“耳塞”式耳戴聽筒),并且通過輕微地拉動耳戴聽筒線或通過輕微地撞擊耳戴聽筒,耳戴聽筒會容易從耳部移出。為了解決此問題,一些耳戴聽筒被設計為具有夾住或鉤住特征,以鉤于用戶的耳部來防止當耳戴聽筒被配合于耳部時耳戴聽筒的運動。這樣的夾住或鉤住特征也實現在一些頭戴聽筒上。
具有夾住特征的耳戴聽筒的示例是來自創新科技(Creative?TechnologyTM)的EP-510。耳戴聽筒的每側均包括可繞耳戴聽筒樞轉的鉤部。對于此涉及的問題在于鉤部在從耳戴聽筒朝向耳部頂端延伸的部分(即,在頭部-耳部溝槽所在的位置處位于外耳腔室上方的耳部最外緣的根部)處特別厚。當穿戴該耳戴聽筒時,鉤部的厚度引起用戶更多的不適。此外,倒U形狀不會舒適地配合在用戶的耳部上。
具有更復雜設計的夾住耳戴聽筒的示例是來自Bang&OlufsenTM的A8耳戴聽筒。耳戴聽筒的每側均包括剛性鉤部,鉤部以可樞轉和可旋轉的方式連接至位于鉤部-延伸連接部處的桿狀延伸部。剛性鉤部繞鉤部-延伸部連接部的運動受到阻尼,由此剛性鉤部可以停留在其經調節的位置。對于這種設計的一個問題在于鉤部-延伸部連接部的復雜設計,并且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調節耳戴聽筒以舒適地配合在耳部上。此外,剛性鉤部在其壓靠耳部時也引起許多不舒適。
另一個示例是來自Audio-TechnicaTM的ATH-EC700耳塞/夾住混合頭戴聽筒。耳戴/夾住混合頭戴聽筒的每側均包括支撐臂和鉤部,支撐臂以可樞轉的方式連接至頭戴耳機。支撐臂和鉤部諒解均可調節,以在它們各自的樞轉連接部處沿著相同平面樞轉。對于這種設計的問題在于,這樣的設計難以將頭戴聽筒夾在耳部上,以及由于與耳部較差的接觸而引起對耳部的不適。
因此存在提供解決前述問題中的至少一者的聲音產生裝置。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種聲音產生裝置,包括:聲音產生構件,其適于配合在用戶耳部的耳道的入口處;以及鉤構件,其可繞所述聲音產生構件在其中所述鉤構件鉤于所述用戶耳部的第一構造與其中所述鉤構件從所述用戶耳部脫鉤的第二構造之間樞轉,所述鉤構件包括:線保持部,其在第一端處可繞所述聲音產生構件樞轉;以及被所述線保持部保持在所述線保持部的第二端的線,所述線成形為使得其在所述第一構造中從所述用戶耳部的前側向所述用戶耳部的背側彎曲,其中,所述線保持器具有與所述線的橫截面面積相比實質更大的橫截面面積,以用于在使用所述聲音產生裝置期間幫助用戶持握在所述線保持器上。
所述線可以是柔性的,并具有形狀記憶特性。
所述線可以是基本弧形的,并在所述第一構造中在端部處沿著所述用戶的頭部的方向偏斜。
所述線經過所述用戶耳部的頂點的彎曲可以基本遵循在所述耳部的背側處與所述用戶耳部的最外緣相鄰地延伸的耳溝的輪廓,其中,所述耳溝開始于所述用戶耳部的頂點附近,并終止于所述用戶的耳垂的背側。
所述線的自由端可以被具有倒圓邊緣的封蓋封裝。
所述封蓋可以具有摩擦表面。
所述線保持部可以具有是所述線的橫截面面積的約16倍大的橫截面面積。
所述線保持部的橫截面區域可以印制有標記。
所述線可以由金屬制成。
所述線保持部可以是抗變形的。
所述聲音產生裝置可以還包括:連接至所述聲音產生構件的支撐臂,并且,所述鉤構件可樞轉地連接至所述支撐臂,其中,所述鉤構件可繞與所述支撐臂的所述連接部在所述第一構造與所述第二構造之間樞轉。
所述支撐臂可以與所述聲音產生構件固定連接。
所述線保持部可以具有與所述支撐臂的橫截面面積相比實質更大的橫截面面積。
所述線保持部可以包括芯體構件和覆蓋所述芯體構件的外殼。
所述芯體構件可以包括止擋部,所述止擋部用于通過抵靠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以防止所述外殼移動來防止所述外殼抵靠所述芯體構件的表面滑動。
附圖說明
通過僅作為示例的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本發明的實施例將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得到更佳的理解并更清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示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示例實施例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353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