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緣帶有進氣口的中空機翼無效
| 申請號: | 200980126856.0 | 申請日: | 2009-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719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什維特·尤里偉大里耶維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什維特;尤里偉大里耶維奇 |
| 主分類號: | B64C3/48 | 分類號: | B64C3/48;B64C21/02;B64C31/0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 地址: | 俄羅斯*** | 國省代碼: | 俄羅斯;RU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緣 帶有 進氣口 中空 機翼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運輸和航空領域,具體來說,是涉及重于空氣的航空器。?
背景技術
目前已知的飛行器機翼的結構是由飛行器機翼內部空腔形成的附加壓力所決定的。附加壓力是這樣形成的:迎面氣流在靠近機體前緣的進氣孔處減速,而使上椼條系統承受壓力。這種機翼一般包括設有進氣孔的翼縫,進氣孔用于減少機翼側面的升阻比。此外,機翼的中空結構加大了機翼與提升裝置之間協調的難度,而調整上椼條系統,以增大飛機正常起降時的翼型阻力的操作,將導致機翼表面出現裂隙。?
理論上,對飛行器機翼的邊緣層和翼型阻力的巧妙控制可以增強飛機正常起降時的升阻比以及增升性能,因而降低了帶有飛行器機翼的飛機對于天氣條件的敏感度,同時增大了運行的調速范圍,減少了所需要的升力面面積。?
以前有過這樣的嘗試,即通過機翼表面的翼縫,控制中空機翼的上部邊界層。然而,這種嘗試不僅沒有明顯地提高機翼的增升性能,并且使它的設計更加笨重和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增強帶有進氣孔的中空飛行器機翼的氣動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
一種前緣帶有進氣口的中空機翼,包括上、下壁板和翼肋,所述的機翼上?面設有導入機翼空腔的氣穴,所述的氣穴被導入上壁板,并至少形成一道會聚槽,所述的會聚槽帶有通過機翼上壁板翼縫的出氣孔。?
機翼空腔內的會聚槽似乎變成了次前緣,而從此流經的氣流產生了多余的引力,由此提高了機翼的升阻比。此外,中空機翼內部的部分多余壓力,轉變成機翼上壁板流過的較弱的噴射氣流,這就使機翼上壁板產生了一個次凹陷地帶,這個凹陷區使機翼上壁板產生了氣流分離,增大了迎角。?
無須對飛行器機翼制造技術進行大范圍的重新設計,就可以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附圖說明
圖1為原有機翼的形狀及其上面的壓力分布示意圖。?
圖2為帶有進氣孔的機翼形狀和壓力分布示意圖。?
圖3為帶有賦形翼縫的氣穴的機翼形狀和壓力分布示意圖。?
圖4為帶有賦形翼縫的氣穴的機翼形狀及其上面的壓力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3所示,本發明一種前緣帶有進氣口的中空機翼,包括上、下壁板和翼肋,所述的機翼上面設有導入機翼空腔的氣穴1和氣穴2,這些氣穴至少形成一道會聚槽,所述的會聚槽帶有通過機翼上壁板翼縫的出氣孔。翼肋分為前側翼肋和后側翼肋兩部分,每部分分別支撐對應氣穴,如圖4所示,氣穴與這兩部分的聯合作用效果下增加了機翼的弧度和槽隙震顫效果。?
總體而言,機翼上有多個由氣穴形成的槽,使用中空機翼內部過壓,通過會聚槽將進氣導向機翼上壁板,這種情況下形成副低壓區。?
為了評估最終效果,有必要考慮采用原有的NACA?4415的機翼圖形,以及雷諾數Re=2196294,迎角為10度情況下的機翼上的壓力分布情況。?
原有機翼的形狀及其上面的壓力分布如圖1所示;?
帶有進氣孔的機翼形狀和壓力分布如圖2所示;?
帶有賦形翼縫的氣穴的機翼形狀和壓力分布如圖3所示;?
當機翼的后半部分發生轉向,與前半部分呈20度角的時候,帶有賦形翼縫的氣穴的機翼形狀及其上面的壓力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
圖1、2、3和4的壓力梯度是相等的。?
氣動性的數據分析(運用流體力學軟件2.3版本)以具體形式展示出機翼的下列主要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什維特;尤里偉大里耶維奇,未經什維特;尤里偉大里耶維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268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兩點接觸式繞性滑移萬向節及其加工工藝
- 下一篇:一種鋸片夾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