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組裝輪胎的方法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19915.1 | 申請日: | 2009-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463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G·曼奇尼;M·馬爾基尼;M·巴拉比奧;S·博拉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倍耐力輪胎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D30/20 | 分類號: | B29D30/20;B29D30/2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張濤 |
| 地址: | 意大*** | 國省代碼: | 意大利;IT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組裝 輪胎 方法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組裝輪胎的方法和設備。
更詳細地,本發明涉及用于構建生胎的方法和裝備,該生胎隨后進入硫化循環,以獲得成品。
背景技術
用于車輛車輪的輪胎通常包括胎體結構,胎體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胎體簾布層,胎體簾布層具有與相應的環形錨定結構接合的分別相對的端部墊帶,錨定結構結合到通常稱為“胎圈”的區域中,胎圈的內徑基本上對應于輪胎在相應輪輞上的所謂“裝配直徑”。
胎體結構與帶束結構相關聯,帶束結構包括一個或多個帶束層,該帶束層布置成相對于彼此以及相對于胎體簾布層成徑向疊置的關系,并且胎體簾布層設置有織物或金屬增強簾線,該織物或金屬增強簾線交叉定向和/或設置成基本上平行于輪胎的圓周延伸方向。在帶束結構的徑向外部位置處,設有胎面帶,和其它構成輪胎半成品的部件一樣,胎面帶也是由彈性體材料構成的。
彈性體材料的相應側壁在軸向外部位置處進一步設置到胎體結構的側表面上,每個側壁從胎面帶的一個側邊緣延伸,直到靠近用于胎圈的相應環形錨定結構。在“無內胎”型輪胎中,通常稱為“襯里”的氣密涂層覆蓋輪胎的內表面。
在通過組裝相應的部件而構建生胎之后,通常執行硫化和模制處理,其目的是通過彈性體復合物的交聯確定輪胎的穩定性,以及在側壁處壓印期望的圖案和可能的圖形特色標記。
胎體結構和帶束結構通常在相應的工位彼此分開地制造,以在第二時間再相互組裝在一起。
更詳細地,胎體結構的制造首先設想的是,將胎體簾布層施加到構建轉鼓上,以便形成所謂的基本圓柱形的“胎體套筒”。胎圈的環形錨定結構裝配或形成在胎體簾布層的相對的端部墊帶上,接下來端部墊帶卷繞環形結構,以便將環形結構封閉成環。
在第二或輔助轉鼓上制造所謂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彼此以徑向疊置的關系施加的帶束層,并且胎面帶可能在徑向外部位置處施加到帶束結構。然后,從輔助轉鼓上拾取外套筒以聯接到胎體套筒。為此,繞胎體套筒同軸地設置外套筒,然后,例如通過胎圈的相互軸向靠近并同時允許壓力下的流體進入胎體套筒,以便引起胎體簾布層的徑向膨脹,直到胎體簾布層粘接到外套筒的內表面上,而將胎體簾布層成形為超環形構造。
胎體套筒對外套筒的組裝可以在用于制造胎體套筒的同一轉鼓上進行,該情況稱為“單級構建方法”或“單級方法”。
還已知的是所謂“兩級”型構建方法,其中,所謂的“第一級轉鼓”用于制造胎體套筒,而在所述的“第二級轉鼓”或“成形轉鼓”上執行胎體結構和外套筒之間的組裝,從第一級轉鼓拾取的胎體套筒和隨后從輔助轉鼓拾取的外套筒被輸送到“第二級轉鼓”或“成形轉鼓”上。
本文中的術語“初級半成品”表示彈性體材料的連續細長元件、織物和/或涂有橡膠的金屬簾線、帶狀元件。要指出的是,對于本發明的目的,“帶狀元件”指的是切割成一定尺寸的彈性體材料帶,包括一個或多個織物或金屬增強簾線。這些初級半成品自身以適當的量使用,以便使用一個或多個上述元件構成輪胎,而不需要存儲半成品。
EP?1?312?462公開了一種構建系統,其中設置有相應轉鼓的簾布層進給工位、胎體構建工位、組裝工位和帶束構建工位沿著生產線布置。在從一個工位到另一個工位進行處理、從轉鼓移除制造制品以及將制造制品放置在下一個工位的轉鼓上的情況下,能夠沿著生產線運動的運輸構件執行制造制品的輸送。
申請人與本申請相同的WO?2004/041521公開了一種構建系統,其中胎體套筒形成在初級轉鼓上,而在輔助轉鼓上制造帶束結構。接下來在帶束結構上形成胎面帶,之后從輔助轉鼓拾取由帶束結構和胎面帶構成的外套筒以與放置在初級轉鼓上的胎體套筒聯接。為此,輸送環將外套筒放置到繞胎體套筒的同軸中心位置上,胎體套筒成形為超環形構造,以便確定胎體套筒與外套筒的組裝。
EP?1?481?791公開了一種包括多個胎體構建工位的輪胎生產系統,這些胎體構建工位分布成相互具有預定距離,以便在沿著胎體構建線順序地輸送的相應胎體構建轉鼓上制造胎體結構。沿著帶束生產線,在以相互成預定距離分布的帶束構建工位之間順序地移動的相應帶束構建轉鼓上形成設有胎面帶的帶束結構。在硫化模具中相互組裝胎體和帶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倍耐力輪胎股份公司,未經倍耐力輪胎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199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