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接端子及帶端子電線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16151.0 | 申請日: | 2009-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173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田中徹兒;平井宏樹;小野純一;大塚拓次;下田洋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自動網絡技術研究所;住友電裝株式會社;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R4/18 | 分類號: | H01R4/18;H01R43/048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謝麗娜;關兆輝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端子 電線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接于汽車等中布置的電線末端上的壓接端子及具有該壓接端子的帶端子電線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在絕緣電線的末端上安裝端子的手段,壓接技術廣泛被采用。該壓接,是利用模具將預先形成在所述端子上的導體套管壓緊(caulking)到所述絕緣電線的導體末端上從而進行的(例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1-357901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
圖11及圖12表示具備以往典型的壓接端子的帶端子電線的結構。該帶端子電線具有電線20以及壓接在該電線20的末端上的壓接端子10。
所述電線20包括導體22和從徑向外側覆蓋該導體22的絕緣包覆層24,對于該電線20的末端,實施去除所述絕緣包覆層24的一部分從而使所述導體22露出的處理。
所述壓接端子10沿前后具有電連接部12和電線壓接部。圖中表示的電連接部12呈母型,成形為可讓圖中未表示的公型端子嵌入的箱型。所述電線壓接部包括從所述電連接部12沿軸向朝后方延伸的作為基部的底壁14、從該底壁14沿與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的導體套管16和與這些導體套管1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對的絕緣套管18。所述兩個導體套管16及絕緣套管18在加工前的狀態下從軸向觀察呈大致U字狀。
當進行所述壓接端子10的壓接時,將所述電線20的末端放置在所述底壁14上,在此狀態下,進行利用模具的壓制成型,使所述各導體套管16及所述各絕緣套管18接受朝向內側的彎曲加工。由此,兩個導體套管16以從兩側包圍所述電線20的末端上所露出的導體22的形狀壓接于該導體22上,通過該壓接,所述導體套管16成為可與所述導體22電氣導通的狀態。同樣,兩個絕緣套管18以從兩側包圍與所述導體22鄰接的絕緣包覆層24的形狀壓接于該絕緣包覆層24上。
對于此種帶端子電線,為了保證良好的電連接,需要在其檢查階段判定兩個導體套管16對所述導體22上的壓接狀態是否良好。但是,難以從外觀來判斷該壓接狀態,尤其導體套管16對所述導體22上的壓接程度(咬入深度)。并且,其困難性隨著電線20的細線化及壓接端子10的小型化的進展而變得更加顯著。
另外,在所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與導體套管的內面所形成的鋸齒(serration,即沿與端子軸向正交的方向的槽)相對應地在該導體套管的表面也形成有識別用的槽,并且在該槽彼此之間配有刻度,但這些槽和刻度并不能成為表示所述導體套管的壓接程度的指標。亦即,該槽等是以確認所述鋸齒相對于電線導體的位置為目的,形成為跟該鋸齒同樣地沿與端子軸向正交的方向(即沿導體套管的長邊方向)延伸的形狀,所以即使觀察該槽或標記也無法判定該導體套管對所述導體上的壓接程度(咬入深度)。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接端子及具備其的帶端子電線的制造方法,能夠容易地判定所述壓接端子的導體套管對電線末端的導體上的壓接狀態是否良好,尤其容易判定其壓接程度是否良好。為了達成該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壓接端子包括:導體壓接部,用于壓接電線的末端的導體,所述導體在所述電線的所述末端上露出,所述導體壓接部具有:基部,沿所述壓接端子的軸向延伸;以及一對導體套管,從所述基部沿與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朝向兩側延伸,并接受彎曲加工,以包圍所述末端的導體的方式壓接于該導體上,其中,在所述各導體套管的表面上設有壓接狀態識別指標,該壓接狀態識別指標具有,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內側端的位置按照所述導體套管的壓接程度而沿端子軸向發生變化的形狀。
其中,關于所述導體套管,所謂“沿與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朝向兩側延伸”,并不意味著嚴格限定該導體套管的具體形狀和長邊方向,而不意味著也包括該導體套管的長邊方向相對于與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傾斜一定程度的情況,以及該導體套管的軸向尺寸比與其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大的情況。
此外,關于壓接狀態識別指標,所謂“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內側端”,是指該露出的部分中最靠內側的位置,即最靠近另一個導體套管的位置。
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帶端子電線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電線和壓接于該電線的末端上的壓接端子的帶端子電線,所述電線在末端上露出導體,該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所述壓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將成形后的所述壓接端子中的導體套管進行彎曲加工,以壓接于所述電線的末端的導體上的壓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壓接后露出的所述導體套管上的壓接狀態識別指標的內側端的位置,判定帶端子電線的壓接狀態是否良好的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自動網絡技術研究所;住友電裝株式會社;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株式會社自動網絡技術研究所;住友電裝株式會社;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161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內部加熱循環燃料電池模塊
- 下一篇:一種降低砷化鎵同位素電池暗電流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