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承結構和該軸承的組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11621.4 | 申請日: | 200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813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脅勇一朗;中野隆;貝漕高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C17/03 | 分類號: | F16C17/03;F16C17/24;F16C23/04;F16C33/10;F16C4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頸 軸承 旋轉軸 支承 結構 組裝 方法 | ||
1.一種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具有多個軸瓦,所述多個軸瓦布置在圓柱形軸承殼體中并沿該軸承殼體的內表面圓周地間隔開,使得可擺動地置于該圓柱形軸承殼體中的軸頸被能自對準的軸瓦所支撐,并被構造為使得潤滑油被引入到軸頸和軸瓦之間的間隙,其中
徑向間隙形成裝置被設置在上軸承殼體的內面和上軸瓦的背面之間并處于相對于軸頸旋轉方向的下游位置處,該徑向間隙形成裝置允許朝向軸頸旋轉方向的下游變窄的徑向間隙形成在上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表面之間,由旋轉軸的自重而產生的軸承負荷沒有施加到該上軸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所述徑向間隙形成裝置是彈簧構件,該彈簧構件布置在軸承殼體的內面和上軸瓦的背面之間,以在上軸瓦的下游位置處徑向向內推動上軸瓦,由此允許朝向軸頸旋轉方向的下游變窄的徑向間隙形成在上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表面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軸瓦姿態調整裝置被設置在上軸瓦的相對于軸頸旋轉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二者附近,從而在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的旋轉表面之間的徑向間隙可以通過這兩個軸瓦調整裝置調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所述軸瓦姿態調整裝置是穿過鉆穿軸承殼體的通孔的螺栓,該通孔處于這樣的位置使得該螺栓能擰入到設置在位于軸承殼體內的軸瓦圓周端部附近的軸瓦背面(外部面)中的螺紋孔中,由此在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的旋轉表面之間的徑向間隙可以通過調整螺栓進入到軸瓦背面中的螺紋孔中的擰入長度來調整。
5.如權利要求1到4中任一項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
其中,每一個軸瓦在其中央區域處被連接到軸承殼體內表面的球形樞軸所支撐,從而軸瓦可相對于軸頸作圓周和軸向的擺動,且
其中,在用于對沒有受到因旋轉軸自重導致的軸承負荷的上軸瓦進行支撐的上軸承殼體中從該軸承殼體外部周邊徑向向內鉆有徑向通孔,該徑向通孔處于這樣的位置使得該通孔朝向球形樞軸的背面敞開,從而能測量從軸承殼體的外部周邊到球形樞軸的背面的深度,由此基于該深度的測量結果調整上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的旋轉表面之間的徑向間隙。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第一供油噴嘴定位在軸瓦的上游側端部,用于將潤滑油供應到軸瓦的支承表面,且第二供油噴嘴定位在軸瓦的下游側端部,用于防止從軸瓦下游側端部流出的潤滑油轉移到位于與該上游軸瓦相鄰且在下游的軸瓦的支承表面,且
其中,第一供油噴嘴具有外殼部分并被連接到軸承殼體,使得該外殼部分的側面至少以與軸瓦的外側周邊線接觸的方式接觸軸瓦的上游側端面,且第二供油噴嘴也具有外殼部分并被連接到軸承殼體,使得該外殼部分的側面至少以與軸瓦的外側周邊線接觸的方式接觸軸瓦的下游側端面,由此供油噴嘴用作防止軸瓦作圓周運動的止動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軸瓦的上游側端面和下游側端面每一個被形成為使得連接到軸承殼體的供油噴嘴的外殼部分的側面以線接觸方式接觸軸瓦的外側周邊,并且軸瓦的端面隨著軸瓦的端面徑向向內延伸而與供油噴嘴的外殼部分的側面逐步分離。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每一個軸瓦在其中央區域被接收在設置于軸承殼體內面中的凹部中的球形樞軸所支撐,從而軸瓦可相對于軸頸作圓周和軸向的擺動,且
其中,在用于對沒有受到因旋轉軸自重導致的軸承負荷的上軸瓦進行支撐的上軸承殼體中從軸承殼體外部周邊徑向向內鉆有徑向通孔,該徑向通孔處于這樣的位置使得該通孔朝向球形樞軸的背面敞開,從而能測量從軸承殼體的外部周邊到球形樞軸的背面的深度,由此基于該深度的測量結果來調整上軸瓦的支承表面和軸頸的旋轉表面之間的徑向間隙。
9.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軸頸軸承的旋轉軸支撐結構,其中
每一個軸瓦在其中央區域被連接到軸承殼體內表面的球形樞軸所支撐,從而軸瓦可相對于軸頸作圓周和軸向的擺動,且
其中,球形樞軸被接收在設置于軸承殼體內面中的凹部中,使得該球形樞軸的球形表面的頂部與軸承殼體的內表面齊平,由此使得軸瓦能沿軸頸的軸向方向插入和抽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1162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