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透明薄膜電極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06429.6 | 申請日: | 2009-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60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田中利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B5/14 | 分類號: | H01B5/14;G02F1/1343;G09F9/30;H01L29/06;H01L51/50;H05B33/10;H05B33/2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柳春琦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明 薄膜 電極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液晶顯示器、發光裝置等中使用的透明薄膜電極。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已經急劇擴大。而且,在幾乎全部的液晶顯示器中,均使用含有氧化錫銦(通常稱為ITO)的透明薄膜電極。含有ITO的透明薄膜電極同時具有高電導率和高透明度,并且對于液晶顯示器的普及已經變得必需。此外,在近年來已經得到積極研究的各種發光二極管中,特別是在含有有機分子作為發光材料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通常稱為OLED或有機EL)中,透明薄膜電極對于它們的普及是必需的,該透明薄膜電極是用于將電荷注入到發光材料中的電極,以及經由該透明薄膜電極,可以透射來自發光材料的光,因此,如在液晶顯示器的情況下,廣泛使用由ITO組成并且不具有偏振性能的透明薄膜電極。
然而,銦的使用存在穩定供應和成本方面的問題,原因是其價格由于其低的資源儲備和供需緊張等而急劇上升。因此,已經研究了許多替代性材料,主要是無機氧化物。在這些研究中,導電聚合物(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和碳納米管被認為是理想的材料,因為它們基本上不含稀有金屬并且不存在資源供應和成本的問題。然而,仍然存在的問題是它們具有比ITO更低的電導率。當將薄膜電極增厚以解決該問題時,出現了透明度降低并且因此薄膜電極不可用的另一個問題。
專利文獻1:JP?2006-282942A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不使用銦作為材料的透明薄膜電極。此外,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通過使用該透明薄膜電極而提供一種具有在工業上足夠的性能的液晶顯示器或發光裝置。
解決問題的手段
因此,本發明人反復深入地研究了透明薄膜電極。結果,本發明人已經驚奇地發現以下事實:在用于透明薄膜電極的導電聚合物、碳納米管、各向異性(anisotrapic)金屬細粒或金屬線被取向,并且此外,考慮在此出現的透明薄膜電極的偏振方向以形成液晶顯示器或發光裝置的情況下,提供透射光的偏振的薄膜能夠足以被用作透明薄膜電極。因此完成了本發明。
具體地,本發明提供下列[1]至[25]方面。
[1]一種透明薄膜電極,其中透射穿過所述透明薄膜電極的光是偏振的。
[2]根據上述[1]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包含導電聚合物。
[3]根據上述[1]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包含碳納米管。
[4]根據上述[1]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包含各向異性金屬細粒。
[5]根據上述[1]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包括金屬線柵結構體(wire?gridstructure?of?metal)。
[6]根據上述[5]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包括含有導電聚合物或碳納米管的膜。
[7]根據上述[6]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所述含有導電聚合物或碳納米管的膜被設置在形成所述金屬線柵結構體的相鄰金屬線之間的間隙內。
[8]根據上述[6]或[7]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所述含有導電聚合物或碳納米管的膜被層壓在所述金屬線柵結構體上。
[9]一種復合透明薄膜電極,其包括根據[5]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和根據[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
[10]根據[9]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根據[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被層壓在所述金屬線柵結構體上。
[11]根據[9]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根據[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被設置在形成所述金屬線柵結構體的金屬線之間的間隙內。
[12]根據[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所述金屬線柵結構體的偏振方向基本上匹配根據[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的偏振方向。
[13]根據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在所述透明薄膜電極中的取向度S為0.1以上。
[14]根據上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其中在所述透明薄膜電極的波長為300至700nm的光的透射偏振吸收光譜中,在薄膜的膜平面內的所有方向上的偏振光的最大吸光度值A1為0.1以上。
[15]一種電極復合體,其包括根據上述[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薄膜電極和至少一個與所述透明薄膜電極接觸的輔助電極。
[16]根據上述[15]所述的電極復合體,其中從不與所述輔助電極接觸的透明薄膜電極的表面上的點X至所述輔助電極的路徑的長度L的最大值L最大小于不與所述輔助電極接觸的透明薄膜電極的表面積J的平方根的一半,所述路徑垂直于透射穿過所述透明薄膜電極的光的偏振方向并且是最短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化學株式會社,未經住友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064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哮喘病及其補脾補腎的營養藥酒
- 下一篇:等離子體滅菌用指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