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式饋送器、用于安裝電子元件的可拆卸單元和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80102693.2 | 申請日: | 2009-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262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和田聰文;堀江敦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5K13/02 | 分類號: | H05K13/02;H05K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琪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饋送 用于 安裝 電子元件 可拆卸 單元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括用于存儲識別型號所需的信息的存儲單元的帶式饋送器、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以及包括所述帶式饋送器或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
背景技術
帶式饋送器在內置的存儲單元中存儲用于在識別型號時使用的代碼。配備有帶式饋送器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訪問該存儲單元并且讀取所述代碼,從而識別帶式饋送器的型號。基于所識別的型號,電子元件安裝裝置控制包括帶式饋送器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操作(參見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JP-A-2006-012957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存儲單元中,將與工廠規格(specification)有關的代碼與表示個體的序列號一起存儲。然而,用戶不一定在保持工廠規格原封不動的同時使用帶式饋送器。存在很多實例,在這些實例中,與諸如規格改變的用戶環境相適應地更改帶式饋送器,所述規格改變例如為將一個部件更換為符合微小元件的另一個部件。當根據與工廠規格有關的代碼來識別如上所述在工廠出貨之后發生規格改變的個體的型號時,通過與當前規格不同的規格來識別所述型號,這有時候妨礙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操作控制。一種可以想到的方法是通過與其規格已經改變的帶式饋送器相關的代碼輸入來將改變手動地輸入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然而,該方法存在缺陷,即,操作復雜并且出現人為錯誤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以及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其使得能夠容易可靠地識別在工廠出貨之后發生規格改變的個體的型號。
解決所述問題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帶式饋送器是一種包括存儲單元的帶式饋送器,所述存儲單元被配置為存儲用于識別型號的代碼,其中,所述存儲單元包括:第一存儲區域,用于存儲與工廠出貨時帶式饋送器的型號有關的代碼;以及第二存儲區域,用于存儲與工廠出貨后對規格進行的改變有關的代碼。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是一種配備有第一方面的帶式饋送器并且被配置為根據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代碼識別帶式饋送器的型號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其中,如果與在工廠出貨之后對規格進行的改變有關的代碼被存儲在第二存儲區域中,則根據分別存儲在第一存儲區域和第二存儲區域中的代碼來識別帶式饋送器的型號。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是一種包括存儲單元的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所述存儲單元被配置為存儲用于識別型號的代碼,其中,所述存儲單元包括:第一存儲區域,用于存儲與工廠出貨時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型號有關的代碼;以及第二存儲區域,用于存儲與工廠出貨之后對規格進行的改變有關的代碼。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是一種配備有第三方面的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并且被配置為根據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代碼識別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型號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其中,如果與在工廠出貨之后對規格進行的改變有關的代碼被存儲在第二存儲區域中,則根據分別存儲在第一存儲區域和第二存儲區域中的代碼來識別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型號。
本發明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可以將與在工廠出貨之后對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規格做出的改變有關的代碼存儲在存儲單元中,該存儲單元存儲用于識別型號的代碼。因此,在識別用于電子元件安裝的可拆卸單元的型號的場合中,諸如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較高層系統可以識別包括在工廠出貨之后改變的規格的型號。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框圖。
對參考標號的描述
1:電子元件安裝裝置
2:帶式饋送器
3:存儲單元
4:第一存儲區域
5:第二存儲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026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