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鑄造模具水氣混合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315496.6 | 申請日: | 2009-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438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04 | 分類號: | B22D17/04;B22D18/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龍祥 |
| 地址: | 312500***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鑄造 模具 水氣 混合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尤其是一種鑄造模具的水氣混合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低壓鑄造是指將熔化的金屬溶液通過壓力作用充填型腔并在型腔中通過結晶凝固形成鑄件的方法。由于所用的壓力較低,所以叫做低壓鑄造。其工藝過程是在密封的坩堝(或密封罐)中通入干燥的壓縮空氣,金屬液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上升,通過澆口平穩地進入型腔,保持坩堝內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一直到鑄件完全凝固為止。然后解除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使升液管中未凝固的金屬液流回坩堝,再開型并推出鑄件。
低壓鑄造獨特的優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液體金屬充型比較平穩;
2、鑄件成形性好,有利于形成輪廓清晰、表面光潔的鑄件,對于大型薄壁鑄件的成形更為有利;
3、鑄件組織致密,機械性能高;
4、提高了金屬液的工藝收得率,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冒口,使金屬液的收得率大大提高,收得率一般可達90%。
此外,勞動條件好;設備簡單,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也是低壓鑄造的突出優點。
為充分利用低壓鑄造時液體金屬在壓力作用下自下而上地補縮鑄件,在進行工藝設計時,應考慮使鑄件遠離澆口的部位先凝固,讓澆口最后凝固,使鑄件在凝固過程中通過澆口得到補縮,實現順序凝固。常采用下述措施:
1、澆口設在鑄件的厚壁部位,而使薄壁部位遠離澆口;該措施由于受產品設計的影響較大,很多產品無法采用。
2、用加工余量調整鑄件壁厚,以調節鑄件的方向性凝固;該措施由于增加毛坯的余量,增加金屬溶液的使用量,也增加機加工的加工時間和鑄造的工藝時間,所以一般情況下也不建議采用。
3、改變鑄件的冷卻條件。該措施是成本最低,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案。
一般鑄件的冷卻條件有水冷和風冷:
水冷卻是大多數模具采用的冷卻方式,但也有其缺點:要求管道密封性要好,上下水管路必須通暢,對水資源的浪費較大;當冷卻溫度超過100℃時,易產生蒸汽爆炸。優點是熱容較大,可實現快速降溫。
現在水冷卻使用的水冷盤,與模具通過螺栓連接貼合在模具需要冷卻的表面,其缺點:水冷盤易變形與模具貼合不緊密,造成冷卻效果不佳;水接觸水冷盤,沒有與模具直接接觸,影響冷卻效果;由于需要對水道進行密封防止泄露,在模具上設置部位有局限性。
風冷卻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冷卻方法,和水冷正相反,它不需要嚴密的管道密封,不存在資源浪費,可以冷卻溫度高于100℃的模具,可以通過氣體的流量來確定冷卻的速度,并且來源簡潔方便,有一定規模的生產車間都能取得比較方便的氣源。但是風冷由于風的熱容較小,冷卻速度和效果無法滿足快速冷卻的效果,且冷卻成本要比水冷大很多。
現在風冷卻使用的風冷器,通過風冷管直接對住模具需要冷卻的部位吹入高壓空氣以達到模具冷卻的效果,缺點:由于氣的比熱容較低,無法達到理想的冷卻速度和冷卻效果。產品鑄造的周期較長。
兩種冷卻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通過這兩種方式均無法得到完美的結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充分利用水冷卻冷卻速度快的優點,同時利用風冷卻不需要嚴密的管道密封容易在模具中設置的優點,提供一種鑄造模具水氣混合冷卻裝置。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鑄造模具水氣混合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氣管和冷卻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卻氣管上具有噴射支管,所述的冷卻水管上具有連通所述噴射支管的水支管。
作為優選,所述的水支管與噴射支管數量相同且一一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氣管和冷卻水管上分別連接一個接口。
所述冷卻氣管和冷卻水管的進口上分別連接有電磁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兼顧了水冷卻、風冷卻兩種冷卻方式的優點,達到更佳的冷卻效果。
2.通過該實用新型,作用在模具上的冷卻水已經被霧化為水霧,冷卻后不會形成水流,影響模具和設備。
3、工作時不需要設置防止冷卻水泄露的水冷盤,易于設置。
4、冷卻用水、氣能夠直接接觸模具表面,冷卻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狀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放大圖。
圖中標號說明:1-冷卻氣管,2-冷卻水管,3-噴射支管,4-水支管,5-水進口,6-氣進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3154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臥式數控車床排線防護罩
- 下一篇:連鑄機中間包液壓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