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齒輪單齒感應淬火同齒定位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308145.2 | 申請日: | 2009-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125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立元;周放軍;李益農;傅軍生;袁建新;彭宗強;劉晨光;趙運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湘電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9/32 | 分類號: | C21D9/32;C21D1/42;C21D1/1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 43205 | 代理人: | 寧星耀 |
| 地址: | 411101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齒輪 感應 淬火 定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單齒感應淬火同齒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內齒單齒連續感應埋油淬火,大多數采用的是隔齒定位,隔齒定位受齒輪加工精度的影響,同一個齒輪的每一個齒的加工精度均存在差異,由于感應器的運動軌跡實際是隔齒的齒形軌跡,而非當前淬火齒的運動軌跡,故感應淬火層形狀與當前齒的齒廓存在差異,不能形成沿齒廓深度和硬度均勻一致的淬火層;又由于目前的隔齒定位工具是球形定位桿,球頭與齒輪的齒接觸時,存在一定的角度,難以調整,故感應器與齒輪也存在角度誤差,導致齒的兩側淬火深度不一樣,且因為感應器與齒的間隙在運動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定位球頭與齒的接觸力也不斷發生變化,感應淬火層也會呈現波浪式的形狀,因而,每個齒輪淬火前都需要重新調整感應器與齒輪之間的間隙和角度,操作復雜,效率低,精度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操作簡便,生產效率高的齒輪單齒感應淬火同齒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其包括機座、感應器,所述機座固定在機床托架上,還設有前定位導向塊、絕緣板I、絕緣板II、后定位導向塊、前固定塊和后固定塊,前固定塊和后固定塊通過螺釘II固定在機座上,機座上設有開口槽,前固定塊、前定位導向塊、絕緣板I、感應器、絕緣板II、后定位導向塊、后固定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開口槽中,感應器通過可調節感應器與齒輪齒廓間隙的調節螺釘II、調節螺釘III固定在絕緣板I和絕緣板II上,感應器、絕緣板I和絕緣板II組裝為一個整體,通過螺釘I和固定螺釘,前固定塊、前定位導向塊、絕緣板I、感應器、絕緣板II、后定位導向塊、后固定塊從左至右依次緊固。
所述前定位導向塊和后定位導向塊的兩側開有螺孔,螺孔內設有彈性組件,彈性組件包括調節螺釘I、彈簧和滾珠,所述調節螺釘I、彈簧和滾珠從上至下安裝于螺孔內。
所述前定位導向塊和后定位導向塊的外形與齒輪的齒形相同。
所述前定位導向塊底部和后定位導向塊底部均設有開口油槽。
所述機座上設有冷卻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感應器、前定位導向塊和后定位導向塊組裝為一整體,保證了三者同軸,且三者位于齒輪的同一齒溝內,感應器隨著前定位導向塊和后定位導向塊的運動在齒溝中勻速運動,保證齒輪全齒長范圍內獲得深度和硬度均勻一致的淬火層,克服了隔齒定位時,由于齒輪的加工誤差造成淬火層深度和硬度不均勻的現象;
2、通過控制調節螺釘,調整好感應器與齒輪齒溝的間隙后,可固定調節螺釘,避免每次淬火時都要重新調整感應器與齒溝的間隙;
3、在前、后定位導向塊的底部設有開口槽,在靠近感應器一側的機座上設有冷卻孔,避免淬火冷卻液滯留在齒溝中,解決了因冷卻性能降低造成淬火層硬度不足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1,本實施例包括機座1、感應器4,所述機座1固定在機床托架13上,還設有前定位導向塊2、絕緣板I?3、絕緣板II?15、后定位導向塊5、前固定塊9和后固定塊7,前固定塊9和后固定塊7通過螺釘II?11固定在機座上,機座1上設有開口槽,前固定塊9、前定位導向塊2、絕緣板I?3、感應器4、絕緣板II?15、后定位導向塊5、后固定塊7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開口槽中,感應器4通過可調節感應器4與齒輪14齒廓間隙的調節螺釘II?12-1、調節螺釘III12-2固定在絕緣板I?3和絕緣板II?15上,感應器4、絕緣板I?3和絕緣板II?15組裝為一個整體,通過螺釘I10和固定螺釘8,前固定塊9、前定位導向塊2、絕緣板I?3、感應器4、絕緣板II?15、后定位導向塊5、后固定塊7從左至右依次緊固。
為使本裝置與齒輪14的齒頂始終保持線性接觸并保持水平,前定位導向塊2和后定位導向塊5的兩側各設有兩個彈性組件6,彈性組件6包括調節螺釘I?6-1、彈簧6-2、滾珠6-3,調節螺釘I?6-1、彈簧6-2和滾珠6-3從上至下于安裝螺孔內。
通過調整調節螺釘I?6-1,在彈簧6-2的彈力作用下,可使滾珠6-3始終與齒輪14的齒頂保持適當壓力的接觸。
為使感應器4在齒輪14的齒溝中運行時,始終與齒輪14的齒廓保持穩定的工藝間隙,前定位導向塊9和后定位導向塊7的外形與齒輪14的齒形相同。
為使冷卻液充分流動,改善冷卻性能,保證工件淬火后的硬度,在前定位導向塊9底部和后定位導向塊7底部上設有開口油槽17,在靠近感應器4一側的機座1上設有冷卻孔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湘電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湘電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3081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