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攪拌筒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307913.2 | 申請日: | 2009-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010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金龍 |
| 主分類號: | B28C5/18 | 分類號: | B28C5/18;B28C5/4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潤體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攪拌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筒。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混凝土攪拌車的攪拌筒是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關鍵部件,攪拌筒是否正常工作是影響混凝土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攪拌車還是新車階段,其所裝運的混凝土無法用肉眼分辨出質量的好壞。運行兩年以后的攪拌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開始卸料時混凝土石子偏多、砂漿含量較少,而當攪拌車卸下一立方混凝土之后又存在石子偏少、砂漿偏多,卸料到最后時又會出現石子偏多、砂漿含量較少的情況。特別是混凝坍落度大于160mm以上時,此現象更為明顯。這種混凝土的可泵性較差,當其需要泵送到20層以上的樓面時較為困難,為了克服這種困難一般的做法是減少石子量、增加砂子量,才能確保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混凝土的砂粒增加后使其強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攪拌筒內的導料板對混凝土料主要起導流的作用,同時對混凝土料進行適當的攪拌,但此種攪拌并不充分。混凝土運輸車在行駛過程中車體有振動,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流動性較好,特別是塌落度大于160毫米時,混凝土容易分層和沉淀,所以混凝土運輸車在運輸混凝土的過程中必須使攪拌筒不停止的旋轉,以保證筒內混凝土料的流動,而運輸車在待卸狀態下也不能熄火。
專利號為00218761.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攪拌裝置,攪拌筒葉片螺旋線設計成曲面葉片等升角對數螺旋線,代替現有的等距阿基米德螺旋線,并在拌筒中央增設了封溢管,拌筒內設有攪拌葉片,曲面葉片上設有多個孔。在所述的曲面葉片上設置孔所起到的攪拌作用極其有限,而增設的攪拌葉片由于是固定在曲面葉片上,當攪拌筒轉動時,攪拌葉片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極易從曲面葉片上掉落并混入正在攪拌的混凝土中,從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需要對此結構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車載攪拌筒內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易分層和沉淀、可泵性差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筒。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混凝土攪拌筒,包括筒體和導料板,所述的導料板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筒體的開口處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筒體內相鄰的導料板之間設有攪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沿筒體軸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攪拌片通過支架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支架設有2-4個,攪拌片兩邊與導料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攪拌片分別與筒體內壁和與攪拌片相鄰的導料板之間留有間隙。攪拌片與筒體內壁和與攪拌片相鄰的導料板之間的間隙是促使混凝土在攪拌時的回流,從而達到攪拌的均勻性。如果不設置間隙,就會產生攪拌的死角,造成死角處混凝土的堆積結塊。支架的設置不僅使攪拌片在攪拌筒內部的固定更加穩固,還達到使攪拌片與筒體內壁產生間隙的目的。加強筋將攪拌片固定在相鄰的導料板上,確保了攪拌片在攪拌過程中的有效強度,起到增加支撐力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架為3個,其中一個設于攪拌片一側的中部,另兩個分別設于攪拌片另一側的左右兩端;支架通過焊接與筒體的內壁固定。支架的此種設置方法既保證了整體結構的穩固性,又相對的節省了材料。更為優選的方案是,支架的側面近似直角梯形,此梯形的直角端與筒體相連接,梯形的斜邊與攪拌片之間的夾角小于30度,此角度越低越好,因為此角的降低有利于混凝土料在筒體內的流動,使支架上不容易結料。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片在筒體的一側沿筒體軸向方向上設有2-5個。合適的攪拌片個數確保了混凝土在任何料位時都能進行有效的攪拌,從而提高攪拌效率,使混凝土攪拌的更加均勻。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片在筒體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2-3個,總數為4-15個。攪拌片圓周方向的分布根據實際筒體的大小來確定,筒體直徑較大時,在筒體內壁圓周方向上可設置3個,起到攪拌充分的目的,如設置的個數過多會造成攪拌效果不明顯且成本升高的結果。當筒體直徑較小時,在筒體內壁圓周方向上設置2個即可達到較好的攪拌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的各攪拌片底邊與筒體內壁成傾斜狀;所述的傾斜狀是攪拌片靠近筒口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小于攪拌片靠近筒底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形成的。由于混凝土在出料時需要足夠的空間流動,此傾斜狀的設置是為了保證攪拌片底邊與筒體內壁之間的有效空間,從而達到較快的出料速度。更為優選的方案是,攪拌片的底邊在筒體內處于最低點時,攪拌片的底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小于等于5度,此結構使出料速度達到最大且不易堵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金龍,未經王金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3079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