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移動箱式集裝箱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304881.0 | 申請日: | 2009-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97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翁啟龍;丁力永;王引生;張尊敬;李世民;從曉紅;楊桂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3/04 | 分類號: | G01N23/04;G01V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100007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箱式 集裝箱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裝箱檢測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移動箱式集裝箱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各國開展對集裝箱檢測起,大都采用固定的集裝箱檢測系統。它們是在一幢能屏蔽射線的檢測通道內,裝上固定不動的、能產生高能的骰蜚射線的輻射源和能接收穿過集裝箱后的射線的陣列檢測器,并用專用的牽引設備將裝有集裝箱的車輛拖拉通過檢測通道。射線透過集裝箱后經過不同的衰減,這些強度不等的射線經探測器接收變換成圖像灰度,從而獲得箱內所裝物體的透視圖像。
由于這種集裝箱檢測系統,占地面積大,造價昂貴,維修費用高,更主要是固定式集裝箱檢測系統不能轉運,不能實現隨機檢測。因此,在上世紀末產生了移動式集裝箱檢測系統,它是將檢測的臂架和輻射源布置在一輛運輸車上。另外,再配備一輛測控車,故稱為雙車移動式集裝箱檢測系統。檢測車通常由重型卡車改裝而成,要求具有足夠的載重能力和承載長度,因為所有的上裝機械系統、發電機、核源裝置、電控系統等設備全部安裝在該車內。經過改裝的檢測車總重量都在20噸以上,而且這個載重量是永遠加在車上,重型卡車永遠處于滿載工況,因此使用工況是比較惡劣的,特別是需要轉場運輸相當麻煩。同時,這樣的重型卡車底盤就得上百萬,造價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集裝箱檢測系統轉運難、造價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移動箱式集裝箱檢測系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移動箱式集裝箱檢測系統,包括發電機、電控系統、核源裝置、液壓系統和臂架結構,還包括一個敞口方艙,所述發電機、電控系統、核源裝置、臂架結構和液壓系統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敞口方艙內的底面上。
上述敞口方艙一側設有核源門。
上述敞口方艙上下四角分別設有角件,可以方便的與集裝箱拖車固定,也可以方便的與集裝箱吊具連接。
上述臂架結構包括配重臂、伸縮立柱、T型梁、水平臂和垂直臂;所述伸縮立柱設置在所述敞口方艙的縱向中心線上,與所述敞口方艙內的底面固定連接;所述伸縮立柱包括內立柱和外立柱,所述T形梁橫向設置與所述內立柱頂端固定連接,所述T形梁的一端通過鉸座與所述配重臂連接并成直角布置,所述T型梁的另一端通過鉸座與所述水平臂的一端連接并成直角布置;所述垂直臂設置在所述水平臂的下方,通過鉸座與所述水平臂的另一端連接,并與所述水平臂平行。
上述伸縮立柱的外立柱上設有若干導向輪,所述導向輪通過導向輪架固定在所述外立柱上,所述導向輪通過偏心軸、定位螺釘和螺母與所述導向輪架連接,所述導向輪與所述內立柱的軌道接觸配合。
上述外立柱上設置的導向輪為上下兩層,每層為8個導向輪。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將發電機、電控系統、核源裝置、液壓系統及臂架結構集成在一個敞口方艙內,造價低,運輸時可以用集裝箱卡車運輸,用通用的集裝箱吊具裝卸,這樣可以保證運輸轉場既方便又安全,特別是長途的水陸聯運的運輸轉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B向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檢測狀態時臂架結構展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偏心軸的導向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可移動箱式集裝箱檢測系統,包括發電機2、電控系統3、核源裝置4、液壓系統5和臂架結構,還包括一個敞口方艙1,所述發電機2、電控系統3、核源裝置4、臂架結構和液壓系統5依次固定設置在敞口方艙1內的底面上。所述敞口方艙1一側設有核源門11,敞口方艙1上下四角分別設有角件,可以方便的與集裝箱拖車固定,也可以方便的與集裝箱吊具連接。
所述臂架結構包括配重臂10、伸縮立柱8、T型梁9、水平臂7和垂直臂6,所述伸縮立柱8設置在敞口方艙1的縱向中心線上,與敞口方艙1內的底面固定連接;所述伸縮立柱8包括內立柱和外立柱,所述T形梁9橫向設置與內立柱頂端固定連接,所述T形梁9的一端通過鉸座與配重臂10連接并成直角布置,T型梁9的另一端通過鉸座與水平臂7的一端連接并成直角布置;所述垂直臂6設置在水平臂7的下方,通過鉸座與水平臂7的另一端連接,并與水平臂7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未經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3048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售票機
- 下一篇:新型真空室及其火花臺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