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69435.0 | 申請日: | 200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453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彥璋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彥璋 |
| 主分類號: | B65D85/00 | 分類號: | B65D85/00;B65D30/10;B65D33/00;G01F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灣南投***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包裝 結構 改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結構的改良,特別是涉及一種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茶葉包裝通常必須注意包裝袋的防潮性,以避免茶葉受潮影響茶葉沖泡時的口感與品質。請參閱圖1所示,是現有習知技術的茶葉包裝袋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繪示了現有習知技術的一常見的茶葉包裝袋1的結構,茶葉包裝袋1的材料通常為塑膠或者鋁箔紙紙袋以避免茶葉3受潮,在拿取茶葉3時,為避免用手拿取會增加未被拿取的茶葉3受潮的可能,通常使用者會使用一茶匙2來拿取,除了避免受潮的因素之外,還可藉由茶匙2來當做一個測量拿取茶葉3量的標準。然而,若在沒有茶匙2的狀況下想取用茶葉3,除了用手拿取茶葉3之外,就只能利用傾斜茶葉包裝袋1將茶葉3倒出的方式取得茶葉3,并且可以避免直接用手接觸茶葉3,這樣一來,使用者便很難得知確切倒出茶葉3量的多少,此外,茶葉包裝袋1的開口口徑通常都會比泡茶器皿大,也容易在傾倒時,使茶葉3灑出于泡茶器皿之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茶葉包裝袋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的茶葉包裝結構,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茶葉包裝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在沒有茶匙的狀況下,仍然能夠準確的取得需要的茶葉量,并且同時解決因為沒有茶匙而必須使用傾倒的方式將茶葉倒入一泡茶器皿,使茶葉灑出于該泡茶器皿之外的問題,非常適于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包含有:一主體,具有一供取出一茶葉的開口以及一容置該茶葉的容置空間,其中該主體是由可撓性材料制成;以及一量測部,該量測部設置于該主體的表面并具有等距的度量刻度,用以測量倒出該茶葉量的多少。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中所述的開口的口徑小于泡茶器皿的茶葉容置口徑。
前述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中所述的量測部為長條型結構,設置方向與該開口一致,是從該主體的開口一端延伸至該主體相對于該開口的另一端。
前述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中所述的量測部為一長條形可撓性材料制成,并以粘貼的方式設置在該主體的外部表面上。
前述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中所述的量測部印刷在該主體的外部表面上。
前述的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中所述的量測部在該主體的外部表面制作成凸狀體或刻畫在該主體的表面形成刻痕。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經由以上可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其包含有一主體以及一量測部。該主體具有一供取出一茶葉的開口以及一容置該茶葉的容置空間,其中該主體是由可撓性材料制成,并具有防潮性;而該量測部設置于該主體表面并具有等距的度量刻度,使用者可藉由該量測部來測量倒出該茶葉量的多少,并且該茶葉包裝結構的開口口徑較小,以配合泡茶器皿,使用者可藉由傾斜該茶葉包裝結構的方式配合該量測部將適量的茶葉直接經由該開口倒入該泡茶器皿內。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茶葉包裝結構的改良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
一、本實用新型藉由該量測部量測取出該茶葉量的多少,不需要藉由茶匙測量所需要的茶葉量。
二、配合該量測部直接以傾斜倒放的方式將適量的茶葉倒入該泡茶器皿內,避免因為用手直接拿取茶葉而造成未被拿取的茶葉容易因手的濕氣而有受潮的可能。
三、因為該開口口徑較小的緣故,在傾斜倒放茶葉時,不會有因而灑出于該泡茶器皿之外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彥璋,未經林彥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694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