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鏡頭鑒別率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235085.6 | 申請日: | 2009-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69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茂萊(南京)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1/02 | 分類號: | 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瞿網蘭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鏡頭 鑒別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儀器,尤其是一種用于測試鏡頭成像質量的測試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鏡頭鑒別率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光學系統的鑒別率是該系統成像質量的綜合性指標,按照幾何光學的觀點,任何靠近的兩個微小物點,經光學系統后成像在像平面上,仍然是兩個“點”像。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光學系統無像差,通過光學系統后,波面不受破壞,而根據光的衍射理論,一個物點的像不再是“點”,而是一個衍射花樣。光學系統能夠把這種靠得很近的兩個衍射花樣分辨出來的能力,稱為光學系統的鑒別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的快速發展,對于鏡頭成像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目前對于鏡頭成像質量的測量有多種方式,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鑒別率測量和MTF測量。MTF測量比較直觀和準確,但是由于MTF測量儀器只有國外幾家公司制造,價格相當昂貴,而且操作繁瑣。所以國內常用的測量鏡頭成像質量的方式還是測量鏡頭的鑒別率。但是一般的測量鏡頭鑒別率的測試裝置有以下幾個缺點:一是測量的鏡頭的通光口徑受到限制,一些大的通光口徑的鏡頭無法測量;二是鑒別率板的更換不便,且容易降低測量裝置的精度;三為價格相對比較昂貴。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測量鏡頭成像質量裝置的不足,設計一種能快速準確進行鏡頭鑒別率測量的并能夠測量各種通光口徑,同時具有直觀方便的鏡頭鑒別率測量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鏡頭鑒別率測量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在底座1上安裝有投影屏7,投影屏7的一側安裝有攝像頭8,攝像頭8的一側安裝有用于夾裝被測鏡頭6的夾具5,夾具5的一側安裝有光源2,在夾具5和光源2之間安裝有可更換的鑒別率板3。
所述的攝像頭8、夾具5均安裝在底座1上,且所述的夾具5與底座1滑動連接。
所述的攝像頭8連接有顯示器9。
在被測鏡頭6和鑒別率板3之間安裝有等效玻璃4。
所述的光源2為光纖光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方便,鑒別率板更換方便,測量結果直觀明了的優點。通過使用CCD攝像頭將采集的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讀數的方式可以緩解測量時工作人員眼睛的疲勞,并且提高了測量的精確度。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可測量各種同線光程和等效光程的透鏡,適用范圍大,可測量各種通光口徑的透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座;2-光源;3-鑒別率板;4-等效玻璃;5-夾具;6-被測鏡頭;7-投影屏;8-攝像頭;9-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
一種鏡頭鑒別率測量裝置,它包括底座1、光源2、鑒別率板3、等效玻璃4、夾具5、投影屏7、攝像頭8和顯示器9,投影屏7(可采用白板或白布)、攝像頭8(可采用CCD攝像頭)和夾具5從左至右安裝在底座1上,鑒別率板3安裝在光源2與被測鏡頭6之間。夾具5與底座1的連接方式為滑動連接,被測鏡頭6夾裝在夾具5上,對于被測鏡頭6的光路與鑒別率板3不在同一光路上時,還可通過在夾具5上安裝等效玻璃4的方式加以解決,被測鏡頭6與投影屏7之間的距離通過夾具5的滑動來調節。攝像頭8為CCD攝像頭,攝像頭8與顯示器9連接,在攝像頭8接收到投影屏7上的圖像后,轉換成數據顯示在顯示器9上,投影屏7可采用白紙或白布。光源2使用光纖光源。
測試時,根據被測鏡頭6選擇鑒別率板3,并調整位置使被測鏡頭6和鑒別率板3的中軸線在同一光路上(必要時可通過增設等效玻璃4來達到這一目的)。調節光源2的強度,使光通過鑒別率板3(等效玻璃4)和被測鏡頭6后在投影屏7上成像;根據成像質量,調整被測鏡頭6與投影屏7之間的距離。調節CCD攝像頭8,采集投影屏7上的圖像送入顯示器自動顯示在顯示器上,讀出數據,即得出鏡頭的鑒別率。
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茂萊(南京)儀器有限公司,未經茂萊(南京)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350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集熱管排氣臺高真空管道系統
- 下一篇:太陽能保溫桶阻真空管溢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