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節能燃氣蒸柜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28065.6 | 申請日: | 2009-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59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康本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本善 |
| 主分類號: | F22B33/00 | 分類號: | F22B33/00;A47J27/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天力專利事務所 42208 | 代理人: | 嚴彥;馮衛平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節能 燃氣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爐具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節能燃氣蒸柜。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蒸柜,一般都是提供水箱,采用以液化氣、天然氣、管道煤氣等為燃料的燃燒器裝置加熱水箱,就能產生蒸汽,通過蒸汽進汽管導入到蒸箱即可。使用蒸柜需要耗費大量燃料能源,但相當部分的熱能隨蒸箱頂上的余汽被排出,造成浪費。如何地利用蒸柜的余汽熱能,提供簡便有效的節能方案,是本領域尚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能方便有效地利用蒸箱余汽熱能的節能燃氣蒸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節能燃氣蒸柜,包括蒸箱、水箱以及用于加熱水箱的燃燒器裝置,水箱的蒸汽進汽管與蒸箱連通;設置汽水熱交換箱,以及連通蒸箱和汽水熱交換箱的蒸汽出汽管;所述汽水熱交換箱上方設有進水口,下方設有出水口和余汽孔,蒸汽出汽管與余汽孔連通。
而且,所述汽水熱交換箱內設置用于熱交換的冷凝水管。
或者,所述汽水熱交換箱內設置用于熱交換的盤管,所述盤管的一端連接蒸汽出汽管,一端連接余汽孔。
而且,所述出水口接入水箱。
而且,所述汽水熱交換箱設置于蒸箱上方。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汽水熱交換箱,實現余汽和水的熱交換,從而可以將原來排放的供熱轉化為廢熱。并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便于實施,在現有蒸柜基礎上改裝添加汽水熱交換箱也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由于蒸汽上浮,具體實施時可將蒸箱設置在水箱上方,汽水熱交換箱設置在蒸箱上方,這樣可以節約空間,實施時設計負責連通的蒸汽進汽管和蒸汽出汽管也相應簡單。
通過進水口向汽水熱交換箱中注水后,蒸汽出汽管與余汽孔之間的余汽就能夠在通過汽水熱交換箱時與水進行熱交換。為了在汽水熱交換箱中盡量高效的實現余汽和水之間的熱交換,需要提供盡量多的接觸面。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兩種方案,以供實施參考:其一是在汽水熱交換箱中設置若干冷凝水管,從蒸汽出汽管進入的余汽能夠在冷凝水管之間的空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然后從余汽孔排出。其二是在汽水熱交換箱內設置盤管,通過盤管實現蒸汽出汽管與余汽孔的連通,這樣余汽在盤管內盤旋后從余汽孔排除,也能與汽水熱交換箱中的水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具體實施時,余汽孔的排出內容可能是氣體、液體或氣液混合物。無論是針對汽水熱交換箱內的水進行管線設計,還是對余汽進行管線設計,都可以達到目的。
在汽水熱交換箱中被加熱的水,可以輸出用于生活使用;也可以從出水口接入水箱,縮短水箱沸騰時間,實現循環利用;甚至采用三通,同時供應接入水箱和其它用途。
參見圖1,實施例一包括蒸箱14、水箱12以及用于加熱水箱12的燃燒器裝置13,水箱12的蒸汽進汽管8與蒸箱14連通。為了提供加熱效率,實施例還設置了導熱材料制成的立管11,燃燒器裝置13的熱能可以通過水箱12中架設分布的立管11更快地傳導到水箱12內的水中,盡快達到沸騰以提供蒸汽。蒸汽通過蒸汽進汽管8進入蒸箱14,水箱12中的水則逐漸減少。為了保證水箱12的水量,還可以設置水箱水位控制裝置9和補水箱10。當水箱內液面下降時,水箱水位控制裝置9打開補水箱10到水箱12的通道,以補充水量。燃燒器裝置13可能產生的煙氣則通過煙路7排出。補水箱10內還可以設置水質處理器,以便凈化外部接入的水流。實施例一設置汽水熱交換箱1,以及連通蒸箱14和汽水熱交換箱1的蒸汽出汽管6;所述汽水熱交換箱1上方設有進水口2,下方設有出水口5和余汽孔4,蒸汽出汽管6與余汽孔4連通。具體實施時,蒸汽出汽管6和冷凝水管3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設置若干根,多根蒸汽出汽管6可以提高熱能交換效率。冷凝水管3可以橫向分布或豎向分布,如圖1中所示,只要不影響由進水口2到出水口5的通暢,保證蒸汽出汽管與余汽孔的連通。也可以為汽水熱交換箱1設置水位控制裝置,以便實現自動補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本善,未經康本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280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重載混聯式液力緩速節能系統
- 下一篇:并聯油壓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