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壓調節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27597.8 | 申請日: | 2009-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944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官守兵;袁中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錢潮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5/18 | 分類號: | B60T15/18 |
| 代理公司: | 荊州市亞德專利事務所 42216 | 代理人: | 陳德斌;周宗揚 |
| 地址: | 4344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壓 調節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壓調節器,屬機動車制動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氣壓調節器是用于自動控制氣壓系統工作壓力,防止制動系統工作壓力過高或過低,使機動車在行駛時能有效制動的裝置。其工作原理為從氣源來的壓縮空氣由進氣口輸入,氣壓作用在芯桿總成的膜片下面,當氣壓達到700-730KPa時,芯桿總成克服調壓彈簧的壓力向上運動,排氣閥門關閉,進氣閥門打開,使空壓機卸載。當輸入口壓力降為560-600KPa時,芯桿總成在調壓彈簧的壓力作用下向下運動,進氣閥門關閉,排氣閥門打開,空壓機開始工作,再次向輸入口供氣。雖然現有的氣壓調節器在機動車行駛時能起到制動作用,但存在著結構復雜,靈敏性差,維修不便,成本高等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調試方便,靈敏度高的氣壓調節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一種氣壓調節器,它由調節器閥體,調節器芯桿總成,調節器閥蓋,調壓彈簧,調節螺桿構成,其特征在于:調節器閥體的中心位置制有向下凹陷的芯桿通氣槽,調節器芯桿總成安裝在調節器閥體中心孔內,中心孔的底部設置有排氣口,排氣口上方裝有排氣閥門;調節器閥體上設置有進氣口和輸出口,芯桿中心和兩側設置有輸氣通道;調節器閥蓋通過固定螺栓安裝在調節器閥體上。調節器閥蓋的頂部裝有調節螺桿,調節器閥蓋的內部裝有調壓彈簧,調壓彈簧分別與調節器芯桿總成和調節螺桿貼合連接。所述的進氣口與芯桿通氣槽貫通,所述的輸氣通道與輸出口貫通。所述的進氣口內設置有進氣閥門。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是將從氣源來的壓縮空氣由進氣口輸入,作用在調節器閥芯的膜片下面,當進氣壓達到一定值時,調節器芯桿總成克服調壓彈簧的壓力向上運動,壓縮空氣由輸氣通道從輸出口輸出。當進氣壓力降到一定值時,調節器芯桿總成在調壓彈簧的壓力下向下運動,將進氣閥關閉,打開排氣閥,進氣口的壓縮空氣由排氣閥排向大氣,有效的防止了制動系統工作壓力出現過高或過低的問題,保證了制動系統的穩定性。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靈敏性高,維修方便,生產成本低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氣壓調節器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氣壓調節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調節螺桿,2、調節器閥蓋,3、調壓彈簧,4、輸出口,5、調節器芯桿總成,6、芯桿通氣槽,7、調節器閥體,8、輸氣通道,9、進氣閥門,10、排氣閥門,11、進氣口,12、排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該氣壓調節器由調節器閥體7,調節器芯桿總成5,調節器閥蓋2,調壓彈簧3,調節螺桿1構成,調節器閥體7的中心位置制有向下凹陷的芯桿通氣槽6,調節器芯桿總成5安裝在調節器閥體7的中心孔內,中心孔的底部設置有排氣口12,排氣口12上方裝有排氣閥門10;調節器閥體7上對稱設置有進氣口11和輸出口4,進氣口11與芯桿通氣槽6貫通。進氣口11內安裝有進氣閥門9。芯桿中心和兩側設置有輸氣通道8;輸氣通道8與輸出口4貫通。調節器閥蓋2通過固定螺栓安裝在調節器閥體7上,調節器閥蓋2的頂部安裝有調節螺桿1,調節器閥蓋2的內部裝有調壓彈簧3,并分別與調節器芯桿總成5和調節螺桿1貼合連接。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從氣源來的壓縮空氣由進氣口11輸入,作用在調節器芯桿總成5的膜片下面,當氣壓達到700-730KPa時,調節器芯桿總成5克服調壓彈簧3的壓力向上運動,使進氣閥門9打開,排氣閥門10關閉,輸出口4有壓縮空氣輸出。當進氣壓力降為560-600KPa時,調節器芯桿總成5在調壓彈簧3的壓力作用下向下運動,使進氣閥門9關閉,排氣閥門10打開,輸出口4的壓縮空氣排向大氣;有效防止了制動系統出現壓力過高或過低的問題,保證了制動系統的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錢潮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湖北錢潮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2759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