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23421.5 | 申請日: | 2009-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075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長虹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市洛凌軸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17/10 | 分類號: | F16C17/10;F16C32/06;F16C33/1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市凱旋專利事務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堅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承受 雙向 載荷 液體 靜壓 軸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動軸承,尤其是涉及一種可承受徑向、軸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
【背景技術】
軸承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滑動軸承是在滑動摩擦下工作的軸承,按照能夠承受載荷的方向可分為徑向“向心”滑動軸承和推力“軸向”滑動軸承兩類,液體靜壓軸承靠外部供油裝置供給壓力油、在軸承內建立靜壓承載油膜以實現液體潤滑的滑動軸承;在承受單項載荷條件下,徑向、軸向液體靜壓軸承應用效果完善;然而在承載混合負載即雙向負載使用時,液體靜壓軸承應用難度較大,也就是縮小了滑動軸承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通過軸承外圈、軸承內圈的錐面配合使進入的油壓分解為軸向、徑向兩個方向的力,可有效的解決液體靜壓軸承在各種工作載荷下的使用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由軸承體和供油裝置組成,軸承體包括軸承外圈,軸承內圈;軸承外圈,軸承內圈配合面為錐面,軸承外圈上設有油孔;因供油裝置為外購設備,本文不做詳細闡述。
所述的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軸承外圈內圓錐面上四個梯形槽和四個溢流槽沿周向對稱,且梯形槽、溢流槽交替設置。
所述的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油孔沿軸承外圈中部周向對稱。
所述的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軸承外圈、軸承內圈配合的錐體角度根據負荷需要進行設計。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
1、由于在液體潤滑條件下,軸承內圈、外圈不直接接觸,大大減小了兩者的表面磨損,降低了傳動功耗,提高了傳動效率,增強了軸承使用壽命;
2、由于潤滑油膜的吸振特性,大大增強了軸承的抗震特性;
3、可根據不同使用場合及負載要求,設計軸承外圈、軸承內圈配合的錐面角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承受軸向載荷時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承受徑向載荷時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3是軸承外圈1示意圖。
圖中:1、軸承外圈;2、油孔;3、梯形槽;4、溢流槽;5、軸承內圈;6、供油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解釋;
一種可承受雙向載荷的液體靜壓軸承,由軸承體和供油裝置6組成,軸承體包括軸承外圈1,軸承內圈5;軸承外圈1、軸承內圈5配合面為錐面,軸承外圈1、軸承內圈5配合的錐體角度根據負荷需要設計;軸承外圈1中部周向對稱設有油孔2,供油裝置6通過油孔2向軸承體供油;如圖3所示的軸承外圈1內圓錐面上設有沿周向對稱的四個梯形槽3和四個溢流槽4,且梯形槽3、溢流槽4交替分布;溢流槽4可使潤滑油沿軸承軸向均布,梯形槽3和溢流槽4之間的圓弧面稱為封油面,軸承內圈5裝進軸承外圈1以后,封油面和軸承內圈5之間有一個適量間隙。
工作時,供油裝置6尚未給軸承體供油時,軸承外圈1內孔梯形槽3內沒有壓力油,軸承內圈5壓在軸承外圈1上;當供油裝置6啟動供有一定壓力的潤滑油,潤滑油通過雙面薄膜反饋節流器以后,分別通過油孔2流進節流器所對應的軸承外圈1內孔梯形槽3,即軸承油腔;空載時,由于各油腔對稱等面積分布和或薄膜兩面所受的液壓力相等,薄膜處于中間平直狀態,即兩面的hc相等,各個節流器的節流阻力相等,故各油腔產生的承載力將軸浮起并處于軸承的中心位置。
當軸受到圖2所示的徑向載荷F作用后,開始軸向油腔的方向產生微小的位移e,軸承下油腔的間隙從hc減小到hc-e,軸承上油腔的間隙則從hc增大到hc+e;由于節流器的調壓作用,軸承下油腔的壓力從po升至p2;由于軸承上、下油腔分別同右邊的節流器薄膜的上下兩個腔連接,薄膜兩面受到Δp“Δp=p1-p2”產生的液壓力的推動,使薄膜向上凸起u的彈性變形量;于是薄膜上面節流間隙減少為hc-u,潤滑油流入軸承上油腔的阻力增大;薄膜下面節流間隙增加為hc+u,潤滑油流入軸承下油腔的阻力減少,從而使軸承上、下油腔的壓力差Δp進一步增大,AeΔp的迅速增大,促使軸軸向上浮起使軸的位移量減少,最后穩定在新的平衡位置,有效地平衡徑向載荷F。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市洛凌軸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洛陽市洛凌軸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2342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