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加注站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20312.8 | 申請日: | 2009-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451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粟京;晏紹枝;李浪清;楊宏濱;栗振寧;周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B63B35/44 | 分類號: | 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關暢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潛式 鉆井平臺 加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注站,特別是關于一種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加注站。
背景技術
目前,半潛式鉆井平臺在海上作業時,需要不斷通過供應船向平臺補充消耗品和作業材料,如燃油、淡水、鉆井水、水基泥漿、油基泥漿、鹽水、土粉和水泥等。當供應船向平臺加注上述消耗品和作業材料時,傳統的加注作業方式是從平臺上放下若干根長約60米的軟管,各軟管與供應船對接后通過供應船上的泵或吹送裝置分別向平臺加注上述消耗品和作業材料。當每次加注作業完成后,這些軟管又需要收回存放在平臺上。傳統的軟管存放方式通常在平臺兩舷設置若干個簡單的掛鉤,每根軟管在掛鉤上來回折疊后捆扎在一起。在進行加注作業時需要人工解開,然后通過吊車將軟管理順后送至供應船。上述加注作業方式和軟管存放方式不僅操作麻煩,而且軟管經反復折疊極易損傷,大大降低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且不會損傷軟管的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加注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加注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在平臺主甲板左右舷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若干組水平設置的支架,每組所述支架之間通過水平設置的轉動軸支撐有1~2個滾筒,每個所述滾筒上周向纏繞有一根用來加注一種消耗品和作業材料的軟管,每根所述軟管的一端設置有一連接供應船的快速接頭,另一端連接一固定在所述支架外側的硬管接頭,所述硬管接頭用來連接平臺上相應的儲備站;每個所述滾筒的轉動軸均連接一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液壓馬達,所有所述液壓馬達均連接一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液壓動力站,在每臺所述液壓馬達與液壓動力站之間的液壓管路上設置有一選擇閥,所有液壓動力站連接一用來控制所述液壓馬達正轉或反轉的控制開關。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采用用液壓馬達驅動正反轉的滾筒來存放軟管,使平臺眾多的軟管得到了科學的布置,不僅改變了原來傳統的軟管存放零亂的狀況,使平臺外觀更為美觀,而且不會損傷軟管,大大提高了軟管的使用壽命。2、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自動化操作,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使操作更為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固定在平臺主甲板左右舷上的基座1,基座1上具有若干組水平設置的支架2,每組支架2之間通過水平設置的轉動軸3支撐有1~2個滾筒4,每個滾筒4上周向纏繞有一根軟管5,用來加注一種消耗品或作業材料,如燃油、淡水、鉆井水、水基泥漿、油基泥漿、鹽水、土粉和水泥等。每根軟管5的一端設置有一連接供應船的快速接頭6,另一端連接一固定在支架2外側的硬管接頭7,硬管接頭7用來連接平臺上相應的儲備站。每個滾筒4的轉動軸3均連接一固定在支架2上的液壓馬達8,從而驅動滾筒4轉動。所有液壓馬達8均連接一固定在基座1上的液壓動力站9,在每臺液壓馬達8與液壓動力站9之間的液壓管路上設置有一選擇閥10,用來向液壓馬達8提供動力和根據消耗品或作業材料選擇的需要,啟動對應滾筒4上的液壓馬達8。所有液壓動力站9連接一控制開關11,用來控制液壓馬達8正轉或反轉。
上述實施例中,滾筒4的直徑約為4米,滾筒4的數量可以根據消耗品和作業材料的種類數量確定。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只需從控制開關11啟動液壓動力站9,從而使液壓馬達8驅動滾筒4正轉放下軟管5即可完成供應船向平臺輸送消耗品和作業材料的加注作業;當加注作業完成后,通過控制開關11控制液壓馬達8驅動滾筒4反轉即可收回軟管5。
本實用新型僅以上述實施例進行說明,各部件的結構、設置位置、及其連接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凡根據本實用新型原理對個別部件進行的改進和等同變換,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研究中心,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203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