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錐行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18378.3 | 申請日: | 2009-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047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高圣;王高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高圣;王高明 |
| 主分類號: | B62K17/00 | 分類號: | B62K17/00;B62M29/02;B62K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設及一種錐行車,尤其是涉及一種無舵把雙錐錐行車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常見的自行車,其基本原理都是通過雙腳蹬踏做圓周運動來實現自行車驅動的,目前,尚未發現通過錐桿驅動的自行車。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運用兩根錐桿錐在地面,通過雙手臂反復做功,并用身體控制平衡與方向,從而達到錐行車行駛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錐行車由車架體,前叉,方向輪,后輪,車座,踏板,制動以及兩根錐桿組成;方向輪是無舵自由方向輪,安裝在前叉上,前叉向后彎曲,方向輪后移,前叉上端與車體前端軸承連接,可隨意轉動;車架體的中底部是踏板,踏板的前端中間設有制動踩板;車架體后上端是車座,車座下的支桿處有升降調控扭;錐行車有兩根錐桿,配置在車的兩側,與車分離,錐桿由桿炳,桿,調節鈕,支架,滾輪,組成。錐桿一端是手柄,另一端是滾輪,滾輪圓周斜向嵌入若干錐針,滾輪中間是棘輪,棘爪設在錐桿下端的管內,管內有彈簧。
采用上述結構后,騎車人其在車上,腳踏踏板,雙桿杵地,手臂反復做功,產生的反作用力便可驅動車行使,同時,車在進入行使狀態時,方向輪由人體控制可左右擺動,實現平衡與轉向。這樣,在自行車王國里,又多了一新成員-通過雙臂撐桿行駛的錐行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錐行車側視圖
圖2是錐桿側視圖
圖3是錐桿下視圖
圖4是棘輪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該車由車架體22,前叉28,方向輪27,后輪24,車座20,組成。該車方向輪27安裝在前叉28上,前叉28是向后彎轉的,方向輪27也相應后移,前叉28上端與車架體前端29軸承連接,使方向輪27可以在行使的時候隨車靈活擺動;車架體22的中底部是踏板25,是騎行者放腳的地方,踏板的前端中間設有制動踩板23;車架體22后上端設有車座20,車座支桿處有升降調節扭21。
圖2圖3是錐桿的正視圖和側視圖,按圖所示,錐桿是由手柄1,桿2長短調節鈕3,防護罩13,支架7以及安裝在支架上的滾輪4組成。所述的滾輪4是一個粗細長短相當的圓柱體,柱體中心有一根通軸6,軸6的兩端分別緊固在支架7上;滾輪4的輪面上嵌入若干錐針,所有錐針5都是一個斜向的,錐針5的作用是當錐桿做功時能夠扎在地面上。
圖4是棘輪剖視圖,棘輪12套固在滾輪4中間,棘爪10設置在錐桿下端的管內9,棘爪10與棘輪齒11相匹配,棘爪10的另一端設有彈簧8,在彈簧8的作用下,棘爪10與棘輪齒11始終保持貼合狀態,由于棘輪的原理是只允許一個轉向,這樣,當做功時錐輪4不轉,錐針便可以扎在地面上,產生推力;當一次做功完畢,將錐桿歸位回拖,滾輪4受地面摩擦力作用可以隨車滾動,如此反復做功便可以完成錐行車的行駛。
騎行時,騎行者騎坐在車上,腳踏踏板25;雙手臂撐桿,錐輪4杵地,用手臂之均衡力量反復做功,至車行駛;由于車的方向輪27具有自由轉向功能,所以,在行駛過程中,平衡與方向均由人體控制,任由調度。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與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利用錐桿為動力的自行車設計和制造,凡是利用錐桿為自行車做動力的錐桿的設計制作,凡是自行車前叉向后彎轉,方向輪后移的,不論形狀或結構以及材料的變化與改進,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高圣;王高明,未經王高圣;王高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183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