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門檻加強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213042.8 | 申請日: | 2009-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367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杜漢斌;葉平;曾偉;王大志;湯曉東;卓鵬;王永光;陳國強;彭岳華;羊軍;俞驥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5/04 | 分類號: | B60J5/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譚佐晞;楊松齡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張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門檻 加強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高汽車側面安全的加強模塊,尤其地,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置在汽車門檻中的加強模塊結構。
【技術背景】
隨著車輛的日益普及,車輛的安全性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是車輛性能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相應地,世界上多數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汽車碰撞安全法規,其具體的涉及到乘員保護、行人保護、兒童保護等。目前汽車行業參照的主流試驗標準為歐洲的EuroNCAP,該試驗法規包括兩個基本試驗,即64公里/小時的正面40%偏置碰撞和速度50公里/小時的側面碰撞。
現行車輛安全設計中,由于工程師考慮到汽車碰撞多為正面碰撞,因此,對安全性的研發重點集中在了汽車的前擋板和后擋板以及汽車中的正面碰撞安全氣囊上等。這種研發策略在中國似乎更是如此。相應地,對汽車的側面碰撞的優化設計并沒有像正面碰撞那樣深入。這就相應地導致了車輛的側面碰撞結構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對于車輛的門檻結構尤其如此。隨著車用材料的強度提高,這種不足體現更加明顯,影響了整車安全性能的提高。
在現有技術中,提高車輛側面碰撞性能的一種常見做法是,設計門檻時在門檻的內板和外板之間形成的空腔中填充多個結構復雜的加強件,或者對門檻的內板和外板進行優化設計來提高門檻的剛度并盡可能地提高其吸能能力,來保護車內的乘客。
但是,由于側面碰撞發生時多數情況下引起門檻的較大彎曲變形,因此,這些方法改善側面性能方面作用有限,并且門檻的較強剛度會使得車內人員受到較大的沖擊力,這同樣不利于車內人員尤其是兒童的安全保護。此外,這種設計理念通常會將門檻的結構復雜化,這顯然會增加零件成型工藝的難度,導致制造成本的升高。
現有技術中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在門檻的空腔中增設有防撞桿,其類似于車門內部的防撞桿設計。這種設計同樣存在較大的缺陷,例如,會較大幅度地增加門檻的重量,同時此類結構在碰撞時無法吸收能量,給約束系統開發增加難度,不利乘員保護。顯然,這同樣不是一種理想解決方案。
因此,在不顯著增加門檻重量的前提下,提出一種制造工藝簡單、成本較低、結構合理、安全性能較好的車輛側面碰撞模塊,誠為本領域所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車輛側碰安全性能的車輛門檻加強模塊,使其更加有利于整車安全性能的提升,有利于車內人員的保護,滿足EuroNCAP有關側碰方面的法規要求。此外,該車輛門檻加強模塊簡單合理、便于門檻的布局并且安裝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門檻加強模塊,其包括有上加強塊、下加強塊以及中間塊,其中所述上加強塊和所述下加強塊連接在一起以形成空腔結構,所述中間塊設置在空腔結構中,并且所述中間塊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加強塊和下加強塊連接,從而將空腔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其中,所述門檻加強模塊固定設置在門檻的內板和外板形成的空腔中。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所述門檻加強模塊朝向門檻外板的一個側面為開口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在朝向門檻內板的另一個側面上,所述上加強塊和所述下加強塊分別設有翻邊,以便將所述門檻加強模塊固定連接在所述門檻內板上。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上述連接均為點焊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所述上加強塊的上表面和所述下加強塊的下表面與所述門檻的上、下表面保持平行。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所述上加強塊和所述下加強塊上設有多個凹槽,用以加強所述門檻加強模塊的剛度。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當所述門檻加強模塊固定設置在門檻中時,所述門檻加強模塊的前端保持與座椅前橫梁的部分重合,而其后端保持與座椅后橫梁的完全重合。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門檻加強模塊,優選地,所述門檻加強模塊的材料強度低于所述座椅前橫梁和后橫梁的材料強度。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優選實施方案在側面碰撞發生時,非常有利地將碰撞沖擊力進行傳遞。通過該技術方案,可以使車輛在基本不增加重量以及基本不改變車輛側部結構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車輛側面碰撞性能。并且,該結構模塊零件數量少,從而相應地制造工藝簡單并且成本低廉。門檻關鍵傳力部位的剛度與強度的提高有效地實現了碰撞能量的傳遞,從而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乘員艙的完整性,以便為車內人員提供更為安全的保護。
【附圖說明】
現結合下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或者優選的描述,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1304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輸送輥道
- 下一篇:一種電商智能倉儲式貨品分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