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制作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擠壓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209664.3 | 申請日: | 2009-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828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袁鵬斌;余榮華;王廣群;董強;歐陽志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C25/02 | 分類號: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0949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制作 外加 鋁合金 鉆桿 擠壓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作管體的擠壓模具,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制作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擠壓模具。
背景技術
在油、氣鉆探中,常規的鋼鉆具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如抗腐蝕性差、密度大等,使得在一些復雜鉆井上如超深井,海洋鉆井,高腐蝕性井,極地永凍帶等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非鋼鉆桿的開發及應用成為必要。與常規鋼鉆桿相比,鋁合金鉆桿密度小,可以降低鉆機負荷,提高深井鉆桿的過載拉伸能力,加快鉆井速度。其次,鋁合金彈性模量約相當于鋼材的33%,具有良好的抗彎曲載荷性能,從而提高鉆柱的抗彎曲疲勞能力。此外,鋁合金鉆桿還具有抗腐蝕能力強、無磁特性等優點。在國外,鋁合金鉆桿已經應用于超深井鉆井,定向鉆井和大陸架海洋鉆井等各種復雜鉆井。
鋼鉆桿管體是管體兩端外加厚、內加厚、內外加厚形式的一種變斷面管,其制備是通過對等截面無縫管兩端鐓粗的方法來實現。依據鋁合金鉆桿標準ISO15546,鋁合金鉆桿管體是管體兩端為外加厚、內加厚形式的一種變斷面管體,還包括管體兩端為外加厚和中間外增厚、內加厚和中間外增厚的復雜變斷面管。但對于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管體的內螺紋加厚端的長度達到1300mm時,采用鐓粗的方法存在著加厚長度太長,變形質量難以控制的問題。而在ISO15546標準中,對于如何制備這種具有超長加厚端的變截面的無縫鋁合金管,并未涉及。
目前,國內外擠壓變斷面管材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多套分瓣模分步擠壓基本管材部分和變斷面部分。這就需要在擠壓過程中停機,以便更換模具和調整機構,經常因模瓣組合不佳、模瓣組合的間隙大,使管材部分的金屬實體尺寸超標。由于是采用分段擠壓法生產,手工換模,易在近過渡區處發生模具碰傷管材表面,影響表面質量,對于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往往需要進行后續的機械加工,使擠壓的特點不能充分發揮。特別是這些方法只能擠壓斷面由小到大一次變化的變斷面管材,無法擠壓斷面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重復變化的連續變斷面管材或異形零件,因而不能充分發揮變斷面型材的優越性,限制了變斷面擠壓件的品種和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制作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擠壓模具,利用本模具可制作外加厚的鋁合金鉆桿,也可制作外加厚和增厚保護器的鋁合金鉆桿,其克服了傳統制作方法的缺陷,提高了鋁合金鉆桿的制作質量和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用于制作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擠壓模具包括擠壓針和擠壓模,所述擠壓模是一個模孔的整體擠壓模,所述擠壓模模孔沿軸向分別間隔設有異徑第一定徑帶和第二定徑帶,所述第二定徑帶內徑大于所述第一定徑帶內徑,所述第一定徑帶和第二定徑帶之間斜面連接,所述擠壓針針前端向后沿軸向依次間隔設有工作帶和徑縮帶,所述工作帶外徑大于所述徑縮帶外徑,所述工作帶和徑縮帶之間斜面連接。
為保證鋁合金鉆桿制作的尺寸精度,上述擠壓模的第一定徑帶橫斷面與所述擠壓針的徑縮帶橫斷面面積之差大于所述擠壓模的第二定徑帶橫斷面與所述擠壓針的工作帶橫斷面面積之差。
由于本實用新型用于制作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擠壓模具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即采用擠壓針和擠壓模作為擠壓模具,擠壓模是一個模孔的整體擠壓模,其模孔沿軸向間隔設有兩個異徑定徑帶,兩個定徑帶之間斜面連接;擠壓針頭端向后沿軸向間隔設有工作帶和徑縮帶,工作帶外徑大于徑縮帶外徑,工作帶和徑縮帶之間斜面連接;利用本模具可制作外加厚的鋁合金鉆桿,其克服了傳統制作方法的缺陷,提高了鋁合金鉆桿的制作質量和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模具的擠壓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模具的擠壓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模具組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未經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966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扇形板與楔形套非均勻配合型卷取機卷筒
- 下一篇:新型輥子壓力調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