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食道酸堿度無線監測定位系統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06772.5 | 申請日: | 2009-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051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向東;袁建;覃浪;童萬里;宮兆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7 | 分類號: | A61B5/07;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馬敬;逯長明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食道 酸堿度 無線 監測 定位 系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食道酸堿(PH)度無線檢測定位系統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與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發病率日趨升高,其中常見食道疾病有反流性食道炎、食道癌、食道狹窄、食道靜脈曲張、消化不良、功能性吞咽困難等等,給人們身心帶來了痛苦。醫學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對食道內特定立體空間進行連續監測或治療,比如:對反流性食道炎的鑒別,是否存在酸反流或者堿反流,反流的程度如何;針對食道疾病,進行持續的電刺激、釋藥等治療等;尤其是食道手術后,需要了解手術效果,是否存在排異反應,器官功能是否恢復正常,更需要進行長期的監測。
現在已經有很多用于食道診斷和治療的醫療器械,比如纖維胃鏡、電子胃鏡、超聲內鏡等推進式上消化道內窺鏡,能夠進入食道內,觀察病變區域的圖像情況,可以進行采樣、切除等治療。但是,病人對上述內窺鏡的耐受性差,因而不適合進行長時間的操作。現有技術還包括導管式的生理參數監測儀,比如導管式pH計、導管式測壓計、導管式膽紅素計等監測手段,這些技術均需導管留置,使人感覺痛苦、難堪,無法進食,也難以長時間使用。
近來,各種各樣的無線電遙測技術已經被創造應用。現有的膠囊狀的體內微型裝置,經吞服后,隨消化道蠕動而運動,能夠完成監測消化道內的圖像、酸堿度、壓力等參數,數據利用射頻傳輸到體外的小型接收器,但是,由于這些膠囊狀的體內微型裝置位置無法固定,同樣無法對特定立體空間進行長期監測。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用于食道酸堿度無線監測系統,該系統包括pH膠囊、數據記錄儀、分析軟件和固定裝置,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點,它通過將pH膠囊通過“別針”固定方式固定于食道壁上,記錄到的pH數據以無線方式傳輸到患者腰間的接收器上,因而無導管電極留置。
但是,該系統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不能實時了解pH膠囊固定情況,不能避免因為膠囊意外脫落引起的無效檢測,增加了患者的檢測成本,同時由于膠囊的意外脫落,不能保證pH膠囊的測試準確度。
再有,由于該系統的測試通常持續24~48小時,患者在工作、休息時不可避免會改變數據記錄儀位置,可能造成信號中斷,從而影響檢測完整性。
此外,由于pH傳感器受儲存時間和環境溫度的變化,測試精度會相應變化,從而影響測試準確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于提供一種食道酸堿度無線監測定位系統及裝置,以避免因為膠囊意外脫落引起的無效檢測,同時降低了患者的檢測成本。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食道酸堿度無線監測定位系統,包括: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和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
所述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包括:pH傳感器(301)、采樣電路(302)、第一微型處理器(303)、電源管理(305)、第一無線收發模塊(304),以及第一裝置(307),
所述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包括:第二微型處理器(201)、電源管理(210)、蜂鳴器(209)、存儲器(205)、數據接口(206)、按鍵(207)、第二無線收發模塊(204);狀態指示燈(208)、外殼(211)以及第二裝置(203);
所述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中的第二裝置(203)與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中的第一裝置(307)配合,若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監測到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超出指定的范圍,則在微型處理器(201)的控制下通過蜂鳴器(209)和/或狀態指示燈(208)發出報警信號;
所述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在微型處理器(201)的控制下,定時采集第二無線收發模塊(204)接收到信號的信號強度,若檢測到所述信號強度超出指定的信號強度范圍,則在微型處理器(201)的控制下通過蜂鳴器(209)和/或狀態指示燈(208)發出報警信號。
其中,所述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的第一裝置(307)為永磁體;
所述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中的第二裝置(203)為磁傳感器;
所述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中的第二裝置(203)與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中的第一裝置(307)配合,具體包括:通過磁傳感器測試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內的永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若所述磁場強度超出指定范圍,則體外檢測記錄裝置(20)監測到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超出指定的范圍。
其中,所述體內傳感發射裝置(30)的第一裝置(307)為干簧管,所述干簧管串接于pH傳感器(301)和采樣電路(302)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67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自動采血裝置
- 下一篇:用于包裝玩具槍支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