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接器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06115.0 | 申請日: | 200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567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游正祎;林賢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禾昌興業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2/14 | 分類號: | H01R12/14;H01R12/24;H01R12/38;H01R13/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 地址: | 215129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連接器,特別關于一種可有效改善制作難易度以及良率的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連接器是一種以電氣方式連接電線、電路板和其它電路組件的連接裝置。因此,廣泛地運用于人們生活周遭的各種電子產品,例如筆記本型計算機、手機以及個人數字助理器(PDA)等。
一般的連接器焊固于電路板上,利用其連接端子與電路板上經電路布局的接觸端接觸,以形成電氣連接,然而在某些運用上,連接器作為固定另一電路組件,例如固定軟性排線的用途。因此,連接器介于軟性排線及印刷電路板之間,作為電氣訊號的轉接。
請參閱圖1,為一種傳統固定軟性排線的前掀式連接器1,其結構包含有絕緣本體10、數個第一導電端子12、第二導電端子13、蓋體14以及導電殼體16,此前掀式連接器1利用蓋體14下壓時會使得第一導電端子12挾持住軟性排線(未繪示),并使第一導電端子12與軟性排線之間形成電性接觸導通。
此種前掀式連接器1為了使第二導電端子13與軟性排線之間形成較佳的電性接觸,所以在導電殼體16上設有數個挾持彈片162,此些挾持彈片162用以抵壓軟性排線,以使軟性排線與第二導電端子13之間形成較佳的電性接觸。此外,在絕緣本體10上設有一體成型的支撐橫條102,以支撐導電殼體16與設置于其上的挾持彈片162,此支撐橫條102橫跨絕緣本體10的容置空間100與軟性排線,以及支撐蓋體14。
然而,此種前掀式連接器1的挾持彈片162與支撐橫條102,分別一體成型于導電殼體16及絕緣本體10上,由于導電殼體16與絕緣本體10的整體成型結構較復雜,所以容易發生沖壓成型困難與塑料流動不易的情況,導致導電殼體16與絕緣本體10的制作良率較低,容易造成此種前掀式連接器1的制作難度較高與生產良率較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其可降低結構制作的難度,以及提高生產良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絕緣本體、數個導電端子、蓋體及金屬構件,其中絕緣本體具有一底板部、設置于底板部上的一前端部以及位于前端部左右兩側的一左側部與一右側部,該底板部、該前端部、該左側部及該右側部形成一容置空間。數個導電端子設置于絕緣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其中每一導電端子具有一接觸端及一對接端,且該接觸端位于容置空間內。蓋體樞設于絕緣本體的容置空間內,金屬構件兩端分別安裝于左側部及右側部上,且橫跨容置空間,金屬構件與底板部之間形成一開口。
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結構,利用一金屬構件安裝于絕緣本體的左側部及右側部上并且橫跨于容置空間,以作為蓋體支撐,如此可避免直接在絕緣本體上一體成型一支撐橫條所造成的塑料流動不易所導致的生產良率較低的問題。再者,此金屬構件上設有數個挾持彈片,且此金屬構件與導電殼體為兩個獨立沖壓成型的組件,故可避免兩個組件一體成型所造成的沖壓成型困難的問題。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是傳統前掀式連接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結構與軟性傳輸單元組裝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是圖3中連接器結構的絕緣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3中連接器結構的金屬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照圖2至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此連接器結構2包含絕緣本體20、數個第一導電端子22、第二導電端子23、蓋體24、導電殼體26以及金屬構件28,其中絕緣本體20具有一底板部201、設置于該底板部201上的一前端部202以及位于該前端部202左右兩側的一左側部203與一右側部205,底板部201、前端部202、左側部203及右側部205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200,二樞接槽208分別設置于左側部203與右側部205上,該底板部201的前端與后端分別設有數個第一端子插槽220與第二端子插槽230,且第一端子插槽220亦延伸至前端部202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禾昌興業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禾昌興業電子(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61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下一篇:煙草加工業的材料帶的施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