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焦爐集氣管氨水自動清掃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03812.0 | 申請日: | 2009-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521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有明;劉景軍;周曉鋒;張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9/032 | 分類號: | B08B9/032 |
| 代理公司: | 鞍山華惠專利事務所 21213 | 代理人: | 趙長芳 |
| 地址: | 11402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焦爐 氣管 氨水 自動 清掃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清潔管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焦化廠焦爐集氣管清理的氨水自動清掃裝置。
背景技術
焦化廠的焦爐集氣管系統普遍采用氨水自動清掃裝置進行管內清理,該氨水自動清掃裝置包括一根豎直設置的氨水清掃管和一根水平設置的支管,氨水清掃管下部伸入集氣管內,下端頭裝有氨水噴嘴。運行使用過程中發現,氨水清掃管經常全部堵塞,而一旦堵塞后又難以疏通。其原因在于,原豎直的氨水清掃管和水平支管之間系采用一個90°彎頭連接,由于支管后部還連接有其他裝置,因此支管無法從彎頭上卸掉。為此,只好將支管后部的法蘭盤斷開,造成后部管路解體;尤其是法蘭盤連接處位于操作走臺下,不僅拆裝操作十分不便;而且需要將氨水清掃管的固定螺栓松開,才能取出管路并移到別處處理堵塞的噴嘴,而在拆裝和清掃管路時,整個操作過程都是在大量荒煤氣泄漏狀態下進行,既影響操作環境,又不利于操作。另外,由于氨水清掃管下部與氨水噴嘴連接段的管路采用的是100°的彎管,容易堵塞且不易清理透徹。據統計,每處理一個堵塞的氨水清掃管,一次大約需要45~50分鐘時間,且必須兩個人同時操作方可,既增加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又加大了備件費用和荒煤氣損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簡單易行,便于操作,能減少氨水清掃管堵塞和清掃時間,改善作業環境的集氣管氨水自動清掃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解決方案是:
焦爐集氣管氨水自動清掃裝置,是將氨水清掃管和支管之間采用變徑三通連接,變徑三通的上端口設有絲堵;與噴嘴連接的氨水清掃管下部設有圓弧過渡段,圓弧過渡段的圓弧半徑R=450~6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由于氨水清掃管下部設有圓弧過渡段,既減少了堵塞次數,又便于堵塞后的疏通。尤其是變徑三通的上端口設有絲堵,氨水清掃管堵塞后只要卸掉絲堵就可以利用疏通工具進行疏通,不必拆卸其他裝置,一個操作工5分鐘即可處理完,極大縮短疏通時間,減少荒煤氣的泄漏損失,改善了作業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焦爐集氣管氨水自動清掃裝置結構剖面圖。
圖2為圖1中氨水清掃管下部圓弧過渡段側視圖。
圖中:變徑三通1、絲堵2、支管3、氨水清掃管4、集氣管5、噴嘴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由圖1可見,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變徑三通1、絲堵2、支管3、氨水清掃管4和噴嘴6所組成,氨水清掃管4的下部安設在集氣管5內,氨水清掃管4的下端頭裝有噴嘴6。由于支管3的直徑小于氨水清掃管4的直徑,因此采用變徑三通1連接。變徑三通1的直通下端連接氨水清掃管4,上端口采用絲堵2封堵;變徑三通1口徑較小的側通口連接支管3。圖2顯示,氨水清掃管4下部與噴嘴6連接的一段采用圓弧過渡,圓弧過渡段的圓弧半徑R為500mm,設置圓弧過渡段的目的在于減少氨水清掃管4的堵塞,并便于堵塞后的疏通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38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