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與制動臺一體化的機動車軸荷測試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99607.1 | 申請日: | 2009-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223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姚建松;何文華;熊樹生;朱張才;呂胤鼎;顧赟;范旭輝;程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海寧市農業機械管理站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L5/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動 一體化 機動 車軸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制動力和軸荷的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機動車行駛的安全性,機動車必須具有性能良好的制動系統,制動系統性能不好,有導致事故的危險。
現有的滾筒式制動測試臺是把被測車輛的車輪放置在制動滾筒上,用電機驅動滾筒旋轉,根據車輛制動時測得的與制動滾筒旋轉方向相反的力的方法來測量和指示制動力的一種設備。制動測試臺的車輪舉升裝置,一般利用氣缸或氣囊來實現,當車輪停放位置與氣缸中心偏離較大時,氣缸會承受較大的側應力,且摩擦力也較大,故氣缸的有效推力比理論推力小得多。當軸荷較大時,平臺舉升裝置容易發生故障或卡死等現象。
另外,目前絕大多數測試裝置是把制動力測試和軸荷測試作為兩個單獨的裝置的,這種方式使制動性能的測試必須分成兩個工位來進行布置,既增加了裝置布置的空間,同時也增加了測試過程中的停車次數,增加測試的時間,降低測試效率,增加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制動臺一體化的機動車軸荷測試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是:該與制動臺一體化的機動車軸荷測試裝置包括導向框和置于導向框內的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滾動軸承及支架、工作氣缸、測力傳感器;所述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置于導向框內的中央位置,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的左右兩側分別固定安裝有承重板,測力傳感器固定安裝在承重板的下方且與工作氣缸的氣缸推桿固定連接,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和承重板的外側面分別固定安裝有滾動軸承及支架,滾動軸承及支架的滾動軸承與導向框的內壁接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將制動力測量裝置與軸荷測量裝置合二為一,減少停車定位次數,減少測試時間,提高測試效率;
2)測量精確,測試結果重復性、可靠性高;
3)降低測試臺體高度,降低機構復雜性,便于使用維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氣缸、測力傳感器及承重板之間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滾動軸承及支架的結構關系示意圖。
其中,1.工作面板?2.導向框?3.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4.滾動軸承及支架?5.工作氣缸?6.連接螺栓及螺母?7.氣缸殼體?8.工作活塞?9.墊圈10.氣缸推桿?11.氣缸底座?12.測力傳感器?13.氣缸進氣口?14.承重板?15.支架?16.滾動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測試裝置具有導向框2和置于導向框2內的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滾動軸承及支架4、工作氣缸5、測力傳感器12。
圖1至圖3所示的導向框2呈長方體形,有四個內壁;導向框2內的中央位置放置有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結合圖1和圖2可知,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的左、右兩側(即如圖1所示的車輛駛入方向的左、右兩側)的端面分別焊接有承重板14,左、右兩側的承重板14的外側面各固定安裝有兩個滾動軸承及支架4。如圖1所示,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的前、后端面上也分別固定安裝有滾動軸承及支架4。結合圖1和圖3可知,可分別在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的前、后端面的上部和下部各安裝兩個滾動軸承及支架4。滾動軸承及支架4的結構關系如圖5所示,由滾動軸承16安裝在支架15上構成。其中,滾動軸承及支架4的支架15分別固定安裝在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和承重板14上,滾動軸承16與導向框2的內壁接觸,從而保證整個裝置平穩,稱重準確可靠。如圖2所示,工作氣缸5對稱地分別置于滾筒式制動力測試臺3的左右兩側。參看圖4可知,工作氣缸5的氣缸殼體7通過連接螺栓及螺母6固定在氣缸底座11上;測力傳感器12固定安裝在承重板14的下方且與工作氣缸5的氣缸推桿10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裝置工作時,工作氣缸5放置于水平地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測試裝置的特點在于兼有測量制動力和軸荷的雙重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海寧市農業機械管理站,未經浙江大學;海寧市農業機械管理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996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