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斜面屋頂建筑太陽能采暖及水膜降溫系統與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99165.0 | 申請日: | 2009-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270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姜哲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姜哲遠 |
| 主分類號: | F24D3/00 | 分類號: | F24D3/00;F24D3/02;F24D3/12;E04D1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斜面 屋頂 建筑 太陽能 采暖 降溫 系統 結構 | ||
(一)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采暖及水膜降溫的系統與結構,適用于具有斜面屋頂的建筑。
(二)背景技術
具有斜面屋頂的低層建筑朝陽面因太陽輻射的正交面積大,導致建筑內溫度隨太陽輻射產生的溫差很大。夏天建筑內的頂層熱,而冬天建筑內的底層冷,在本實用新型之前,人們通過屋頂內預設保溫層的方法,能部分地降低屋頂層的傳熱,但建造成本高,而且冬天還有將太陽的輻射熱能隔離的副作用;或者在室內使用壓縮機空調等手段降溫或采暖,但電耗大,使用成本高,且造成環境污染,或者采用真空管式熱水系統建造成本高,利用了太陽能采暖,但投資大,維護難度大,而且也不能解決夏天降溫的問題。利用地熱能的熱泵技術是一種較節能環保的采暖及降溫技術,但是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建造成本非常高。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斜面屋頂采光面光照度強和自排水等特點,設計了一套利用太陽能采暖及水膜降溫的系統與結構,該系統在冬天利用太陽能清潔能源進行采暖,在夏天利用水膜實現降溫、除塵、提高空氣濕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朝陽的斜面屋頂,平行斜面設有網格狀儲水矩陣,網格狀儲水矩陣實現了較小的水膜厚度能在斜面全覆蓋,網格狀儲水矩陣的上方覆蓋可關閉或開啟的透光蓋板。透光蓋板開啟時,水蒸汽可以溢出,透光蓋板關閉時,網格狀儲水矩陣中的水與環境形成中空,產生溫室效果。網格狀儲水矩陣的上端的一邊有一溢流口,水將在儲水網格的每列自上而下之字形流動。在每列網格狀儲水矩陣的最下端接集水管,各列儲水網格的集水管中的水分別流經設置在底層地面的散熱列管,集水管與散熱列管之間設一閥門,散熱列管的出口匯接到一個管口,并由該管口接入緩沖儲水槽,緩沖儲水槽的下端接一水泵,水泵由溫度傳感器自動控制,當儲水矩陣的水溫與室內溫度達到某一差值時,將緩沖儲水槽的水泵入最高位的分流器,分流器分別接各列網格狀儲水矩陣的上端,進入網格狀儲水矩陣的水吸收太陽能升溫,在重力驅動下流入地面的散熱列管,高溫的水與環境熱交換,將熱能傳到地面環境中,冷卻后的水再進入緩沖儲水槽,泵入最高位的分流器。在這一反復循環過程中,水起冷媒作用,不斷地吸收將太陽能,并傳遞給地面環境,達到采暖的目的。如果,關閉閥門,開啟透光蓋板,水吸收的太陽能就將轉化為水的汽化熱,散發到室外空間,達到降溫的目的。
在我國中部,冬天時,一個100平方米落地面積的南北朝向兩層斜頂住宅,在屋頂朝南坡面安裝采光40平方米的該系統,提液泵功率為300瓦。
冬天時,太陽能輻射功率約為每平方米約為800瓦,其中25%可以轉化為熱能,熱交換效率為50%,則消耗的電功率僅300瓦,而可以向地面環境提供4000瓦的加熱功率。按每平方米80瓦的采暖功率標準,則可提供50平方米的采暖需要。
夏天時,開啟的透光板,關閉集水管閥門,在屋頂面形成水膜,水吸收屋頂的太陽輻射熱能汽化,水的汽化熱為2260千焦/千克,每小時蒸發量約3毫米,40平方米水膜每8小時水的蒸發量約120公斤,帶走的熱量是271200千焦,與40平方米太陽輻射熱能基本平衡,相當于屋頂被濃密的樹陰覆蓋。同時,屋頂面的水膜還有吸塵和提高空氣濕度,改善環境舒適性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系統兼具了采暖和降溫的功能,使用清潔的太陽能,系統簡單,投資和使用成本低。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透光蓋板開關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網格狀儲水矩陣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斜面屋頂,2.網格狀儲水矩陣,3.集水管,4.閥門,5.散熱列管,6.列管出口接管,7.緩沖儲水槽,8.水泵,9.分流器,10.鉸鏈,11.透光蓋板,12.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姜哲遠,未經姜哲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991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