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彈簧機變徑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96271.3 | 申請日: | 2009-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197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俞家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市家度彈簧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F35/00 | 分類號: | B21F35/00;B21F3/00 |
| 代理公司: | 紹興華知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龍湖浩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彈簧 機變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彈簧機零部件,具體指彈簧機變徑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彈簧機變徑機構有二種,一種是在前面板上裝一套有2支頂簧桿、兩付拖板副及兩根擺桿組成的變徑機構。卷制左旋或右旋彈簧時,需要更換相應配套的變徑部件,安裝位置也上下變動較大。這種配置在卷制鋼絲較粗的彈簧時,更換笨重的上下變徑部件很費力和費時。
第二種方法是:在前面板上下各裝一套由1支頂簧桿、1付可擺動的拖板副及1根擺桿、一根調節擺桿和凸輪組成的變徑部件。這種設置在卷制較復雜的彈簧時,或者切換左旋或右旋彈簧時,必須重新作機械調試。
這兩種方法不論卷制變徑或不變徑彈簧,都需要手工調試,很費時,特別是卷制復雜彈簧時,對調試人員的技能要求頗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不用拆裝、不用手工接觸機械重新調試,只需對電腦控制面板稍作設置,就能干凈利索地準確制造彈簧的新穎變徑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彈簧機變徑機構包括外凸輪、內凸輪、上擺桿,下擺桿、上滑塊、下滑塊、中滑塊、頂簧桿等幾個部件。
容納上滑塊、下滑塊、中滑塊的三個滑座都設置在前面板同一平面上,位置相對固定。外凸輪的軸心線在中滑塊的中心基準面上,這樣設置提高了外凸輪對中滑塊的推力。上滑塊和下滑塊對稱分布在中滑塊基準面兩側,這樣設置是用電腦控制替代機械調試的保證措施。
兩個凸輪的周邊輪廓曲線不同,過凸輪軸心的一個設計平面把凸輪周邊輪廓一分為二時,外凸輪的半個周邊輪廓曲線旋轉180度后,能和另外半個的周邊輪廓曲線完全吻合;內凸輪的周邊輪廓,半個園有凸起,半個園的半徑相同。固定安裝在同一支轉軸上時,外凸輪和內凸輪的設計平面重合;兩個凸輪的空間位置相對固定。外凸輪在一圈的轉動中,推動滾輪的曲線軌跡有2次循環;內凸輪在一圈的轉動中,有半圈起推動作用,另外半圈不起作用。
兩個凸輪在空間的安裝高度不同,中間略有間隔,外凸輪對應水平放置的中滑塊,內凸輪對應斜向放置的上滑塊或下滑塊。各自分別驅動著不同的滑塊運動,外凸輪驅動中滑塊,內凸輪驅動上滑塊或下滑塊。中滑塊配合上滑塊制造右旋彈簧用,中滑塊配合下滑塊制造左旋彈簧用。
上擺桿和下擺桿的形狀鏡向對稱,其一端都設置了耐磨材料造成的園弧狀擺桿頂塊,用來頂住上滑塊和下滑塊,驅動二個滑塊前移的過程中主要應用滑動率很低的滾動摩擦,相對矩形結構的滑動摩擦而言比較省力,也就延長了使用壽命。
中滑塊一端設置了滾輪,中滑塊和滑座之間設置了短拉簧,短拉簧的彈力使中滑塊上的滾輪始終緊頂著外凸輪,確保行程準確、準時,退出工作時復位快捷。
上滑塊和下滑塊的形狀鏡向對稱,其一端都設置了長拉簧,用于進給完成時,拉動上滑塊和下滑塊快速復位。
頂簧桿一端設置了其外圍周邊有弧形溝槽的頂簧軸承,軸承頂推鋼絲能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軸承外圈上設置溝槽后對鋼絲的頂、推作用更加可靠,鋼絲不易滑脫;或在頂簧桿一端設置用耐磨材料制作的固定的弧形凸塊,特別適用于卷制旋繞比小的油淬火鋼絲彈簧。
開機后,在電腦控制面板上設置為右旋模式,電腦命令雙凸輪作150度往返擺動,外凸輪驅動水平放置的中滑塊,內凸輪驅動斜向放置的上滑塊。設置在滑塊上的頂簧桿從水平方向和左上方兩個方向對鋼絲起頂推作用,達到控制右旋彈簧的外徑作用。
若在電腦控制面板上設置為左旋模式,電腦命令伺服電機再把雙凸輪轉過180度,這時雙凸輪的前半個園作150度的往返擺動時,外凸輪驅動水平放置的中滑塊,內凸輪驅動斜向放置的下滑塊。設置在滑塊上的頂簧桿從水平和右下方對鋼絲起頂推作用,控制左旋彈簧的外徑大小。
本發明的創新原理是盡量用電腦的軟件控制來替代機械調試,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對刀具作初始裝配調試后,在刀具沒磨損到不能使用以前,可以不對機械部件作任何調整,只需對電腦控制面板作個簡單的設置,就可以對左旋或右旋制造方式進行切換,并控制彈簧外徑,干干凈凈、快捷利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彈簧機變徑機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彈簧機變徑機構的立體圖。
圖3為雙凸輪部件立體圖。
圖4為外凸輪俯視圖。
圖5為內凸輪俯視圖。
圖6為中滑塊部件立體圖。
圖7為下滑塊部件立體圖。
圖8為下擺桿部件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為使圖形簡潔和完整,相同的零件或特征使用同一個編號;在本專利文件中無須強調說明的零件不畫或畫了也不標注序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市家度彈簧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紹興市家度彈簧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962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