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足下垂矯形帶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95786.1 | 申請日: | 200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816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郭知學;李愛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知學;李愛萍 |
| 主分類號: | A61F5/01 | 分類號: | A61F5/0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韓介梅 |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足下 矯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足下垂患者康復治療的矯形帶,屬于踝足矯形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腦卒中和腦外傷的發病率和致殘率逐年升高,患者常因偏癱肢體痙攣模式而遺留偏癱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由于偏癱肢體痙攣模式多表現為伸肌痙攣模式,在下肢表現為髖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膝關節伸展,踝關節跖曲、內翻,足趾屈曲,造成患者在步行過程中出現足下垂、足尖內翻,膝踝關節不穩定,步幅減小,步速緩慢和步行不對稱等異常步行模式。偏癱側肢體足下垂難以糾治,足下垂加重患者行走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足下垂的康復治療方法主要有神經發育學療法、藥物治療、神經功能電刺激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上述治療手段存在療效不持久,難以糾正足下垂的不足之處。足踝矯形器雖能改善患者足下垂,但存在穿、脫繁瑣,不易攜帶,且價格昂貴,一般患者難以接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偏癱足下垂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一種簡單易行,價廉的足下垂矯形帶。
本實用新型的足下垂矯形帶是由二根帆布編制帶縫合構成的“T”形帶,在“T”形的橫向帆布編制帶的正、反面相向兩端分別縫有第一尼龍絨帶和第一尼龍鉤帶,形成第一尼龍粘袢;在“T”形的豎向帆布編制帶同一面的兩端分別縫有第二尼龍絨帶和第二尼龍鉤帶,形成第二尼龍粘袢。
臨床康復治療穿戴方法:將T形帶的橫向帆布編制帶通過第一尼龍粘袢固定在患側膝關節下,患者穿好鞋后,患足放置在外翻背曲位,將T形帶的豎向帆布編制帶的一端穿過縫在患足布鞋鞋頭處的環形袢通過第二尼龍粘袢固定,長度以將患足懸吊在背曲外翻位不影響步行為宜。
二根帆布編制帶的寬度一般為2~3厘米。為便于調節,通常,橫向帆布編制帶的長度為50~52厘米,豎向帆布編制帶長度為60~65厘米。所說的第一、第二尼龍絨帶和第一、第二尼龍鉤帶的長度分別取8~10厘米。
足下垂矯形帶制作簡單,價格低廉,便于攜帶,穿脫方便,可以起到改善足下垂內翻,糾正異常步態的作用,適于偏癱足下垂患者臨床康復治療。
附圖說明
圖1是足下垂矯形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足下垂矯形帶由二根帆布編制帶1、2縫合構成的“T”形帶,在“T”形的橫向帆布編制帶1的一端縫有第一尼龍絨帶3,另一端縫有第一尼龍鉤帶4,第一尼龍絨帶3和第一尼龍鉤帶4分別處在橫向帆布編制帶1的正、反面,形成第一尼龍粘袢;在“T”形的豎向帆布編制帶2同一面的兩端分別縫有第二尼龍絨帶5和第二尼龍鉤帶6,形成第二尼龍粘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知學;李愛萍,未經郭知學;李愛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957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平板凸輪圓織機的平板凸輪
- 下一篇:組件的集成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