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旋轉式壓縮機的氣缸固定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94308.9 | 申請日: | 2009-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868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涇濤;廖成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29/00 | 分類號: | F04C29/00;F04C18/3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粵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強熙 |
| 地址: | 5283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壓縮機 氣缸 固定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壓縮機,特別是一種旋轉式壓縮機的氣缸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旋轉式壓縮機一般包括密閉殼體、電機組件、壓縮組件等。密閉殼體一般包括上殼體、主殼體和下殼體;密閉殼體上設置有吸氣管和排氣管。壓縮組件包括氣缸、滑片、活塞、主軸承、副軸和曲軸等。氣缸與安裝在氣缸上下兩端的主、副軸承構成密閉的壓縮腔,活塞套在曲軸偏心部,滑片安裝在氣缸上開設的滑片槽內。
旋轉式壓縮機工作時,電機組件通過套在曲軸上的電機轉子驅動曲軸轉動,從而帶動套在曲軸偏心部上的活塞沿氣缸內壁滾動,當活塞在工作腔內滾動時,滑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其前端保持與活塞外圓緊密接觸,滑片及活塞與氣缸內壁的切點將氣缸內腔分割為吸氣腔和壓縮腔兩部分,吸氣腔及壓縮腔的容積大小隨著活塞轉動而變化,壓縮腔內氣體的壓力則隨著壓縮腔減小而增大,實現壓縮機吸氣、壓縮、排氣過程。
現有旋轉式壓縮機的壓縮組件與主殼體的連接固定方式分別采用:a)氣缸23與主殼體1直接焊接固定方式,見附圖1;b)主軸承7與主殼體1直接焊接固定方式,見附圖2;c)板金整體機架23與主殼體1焊接,氣缸9通過螺拴與整體機架23連接固定,見附圖3,以上圖中的22為焊接點。
當采用a)和b)方式時,旋轉式壓縮機的氣缸滑片槽變形較大,為了保證旋轉式壓縮機運行的可靠性,相應氣缸滑片槽與滑片之間的寬度間隙設定較大,但是,卻帶來旋轉式壓縮機性能下降的問題;當采用c)方式時,雖然能解決a)和b)方式帶來的問題,但是,壓縮機的氣缸的結構以及剛性都較差,電機組件的間隙也難于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氣缸滑片槽變形小、氣缸的剛性好、強度高、壓縮機的整機效率高的旋轉式壓縮機的氣缸固定機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旋轉式壓縮機的氣缸固定機構,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電機組件和壓縮組件,殼體包括上殼體、主殼體和下殼體,壓縮組件包括氣缸、安裝在氣缸上下端面的主軸承和副軸承,其特征是主殼體內焊接有三個以上的支撐件,氣缸通過螺栓與支撐件固定連接。
所述支撐件分布在主殼體內,支撐件的一端與主殼體的內壁焊接,焊接采用電阻焊或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方式。
所述支撐件呈畚箕形,其邊緣設置有翻邊。
所述支撐件的另一端設置有裝配孔,裝配孔上焊接有螺母。或者支撐件的另一端設置有翻邊孔,翻邊孔中攻有螺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三個以上的支撐件將氣缸和主殼體聯接為一體,通過在支撐件的邊緣設置翻邊以提高剛性和增強強度,支撐件與主殼體焊接采用電阻焊接或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支撐件與主殼體之間完全貼合,從而提高氣缸的剛性,減小氣缸滑片槽的變形。當采用電阻焊接時,避免了在主殼體上開孔,因此減少了壓縮機的泄漏幾率。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壓縮機的氣缸剛性,減少了氣缸與主殼體焊接泄漏,提高了壓縮機的效率和品質,同時降低了壓縮機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二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三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支撐件的一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支撐件和螺母組裝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支撐件的另一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主殼體和支撐件采用電阻焊接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0中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3為主殼體和支撐件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接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13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圖13中的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6為主殼體焊接前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主殼體,2為上殼體,3為排氣管,4為定子,5為轉子,6為曲軸,7為主軸承,8為支撐件,8.1為裝配孔,8.2為螺母,8.3為翻邊孔,8.4為電阻焊點,9為氣缸,10為副軸承,11為下殼體,12為活塞,13為螺栓,22為焊接點,23為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9430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