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前緣襟翼操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89337.6 | 申請日: | 2009-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346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屈霞;梁瓊花;崔彥勇;周繼強;黃北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3/36 | 分類號: | B64C13/36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24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前緣 襟翼 操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機操縱裝置的改進,特別涉及一種前緣襟翼操縱裝置,用于飛機前緣襟翼操縱裝置的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飛機的前緣襟翼操縱有采用前置舵機與流量分配閥和多個成組液壓作動筒組合,直接推動前緣襟翼翼面的驅動形式。其工作原理是由一個集中的電液伺服舵機,將電信號指令轉換成液壓信號,通過每一側的一個分油裝置,作為一級液壓放大,來控制八個作動筒驅動前緣襟翼,前置舵機與分配閥輸入搖臂間機械連接,分配閥與液壓作動筒間管路連接,每側都有兩套液壓系統供壓,每套液壓系統帶動四個作動筒。這種形式的系統,由于作動筒的制造和安裝公差不同導致每個液壓作動筒所承受的氣動載荷不一樣,使得多個液壓作動筒的輸出存在不同步,易使翼面產生變形甚至損壞機翼結構。這種驅動形式,還需要全機共十六個作動筒安裝在機翼結構上,導致機翼結構復雜,系統重量很重,需要的結構空間較大,且成本較高。
國內還有的飛機前緣襟翼操縱是采用閥控作動筒集成一體單點驅動的形式。伺服閥通電后,輸出高壓油直接控制液壓作動筒伸出或縮進。這種驅動形式對機翼結構的安裝空間要求高,單點驅動不適用于機翼薄、前緣襟翼細長的飛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結構布局靈活、可靠性高、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的前緣襟翼操縱裝置,能適用于各種機翼薄、前緣襟翼細長的飛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前緣襟翼操縱裝置,由電液伺服閥、液壓作動筒、位置傳感器和操縱拉桿組成,所述液壓作動筒固定在機翼肋板或梁框上,液壓作動筒的活塞桿與操縱拉桿連接;所述操縱拉桿與操縱拉桿支座連接,操縱拉桿支座固定在襟翼斜梁上;所述電液伺服閥固定在機翼內,電液伺服閥的P、R管嘴分別與液壓系統的供、回油管連接,電液伺服閥I、II管嘴通過三通管接頭與液壓作動筒連接;所述位置傳感器通過傳感器連接架安裝在液壓作動筒的筒體上,位置傳感器的傳感器輸出桿通過連接片與活塞桿連接;電液伺服閥還可固定在機身內。
其工作原理是伺服閥接受來至飛控計算機的電信號,控制負載腔油路的通斷來驅動液壓作動筒的活塞桿運動,活塞桿帶動與之連接的操縱拉桿操縱前襟翼面偏轉。與液壓作動筒聯動的位置傳感器提供翼面位置反饋給飛控計算機,從而實現對前襟位置控制和監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該前緣襟翼操縱裝置采用電液伺服閥、液壓作動筒和傳動拉桿的組合驅動形式。采用分散式布局,電液伺服閥可根據飛機總體布置的情況靈活布置在飛機上不同的部位。由于前襟舵面處于機翼前緣,偏轉時的鉸鏈力矩比較大,且翼面高度有限,因此,一塊舵面采用一組兩個作動筒驅動,同一組內的兩個作動筒由一個電液伺服閥控制。可實現四塊前緣襟翼操縱位置的精確定位和對稱翼面的同步偏轉,系統采用液壓雙余度配置和故障監控功能,液壓伺服機構中還配置了電磁液壓鎖,可實現前襟失效后鎖定故障翼面的位置;采用兩點驅動單塊翼面,避免單點驅動導致翼面結構受力不均發生損傷;同時本裝置的單個部件體積小,結構布局靈活,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重量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一種前緣襟翼操縱裝置,由電液伺服閥1、液壓作動筒2、位置傳感器3和操縱拉桿5組成,液壓作動筒2固定在機翼11肋板或梁框上,液壓作動筒2的活塞桿7與操縱拉桿5連接;操縱拉桿5與操縱拉桿支座6連接,操縱拉桿支座6固定在襟翼12斜梁上;電液伺服閥1固定在機翼11內,電液伺服閥1的P、R管嘴分別與液壓系統的供、回油管連接,電液伺服閥1的I、II管嘴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8與液壓作動筒2連接;位置傳感器3通過傳感器連接架9安裝在液壓作動筒2的筒體上,位置傳感器3的傳感器輸出桿4通過連接片10與活塞桿7連接;電液伺服閥1還可固定在機身內的梁框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893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