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外墻抗污染瓷磚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81938.2 | 申請日: | 2009-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05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家助;楊寶景;王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安協進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3/075 | 分類號: | E04F13/075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 地址: | 362341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墻 污染 瓷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瓷磚,特別是一種表面噴施有聚合物防水劑層的外墻抗污染瓷磚,屬于建筑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用瓷磚已經被廣泛地用于各種建筑物的搭建和裝修工作中,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須材料。隨著人們對裝修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功能性裝飾建材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放眼當今的裝潢市場,美觀、實用又兼具強防水和防污性的瓷磚倍受青睞,但目前市場上的瓷磚產品多數存在著容易吸污、防水和防污性差的弱點,嚴重影響裝修得的使用效果,所以市場對各企業的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業急需解決瓷磚的防污問題。
由于現有瓷磚的坯體在生產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微小的氣泡(或空穴),因此,在經過燒成后,這些微小的氣泡被裸露在瓷磚表面,形成不規則卻密集分布的微小凹穴,不僅如此,在燒成中,磨料顆粒也會對瓷磚表面造成大量的細微凹槽狀的磨痕,使得防污性能大大降低。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顆粒污染,特別是對于外墻瓷磚,例如灰塵、雨水等灑落在瓷磚表面,在裝修過程中,石灰、水泥粉磨、涂料等細顆粒材料經常會灑落在瓷磚表面。微小的污染顆粒物將有可能落入上述的微小凹穴和磨痕中,并凝結在其中。即使采用毛刷等工具進行表面清掃,由于工具本身的尺寸往往遠遠大于一些微小凹穴和磨痕的尺寸,因此一部分污染顆粒物幾乎無法清除。這就是人們在房屋裝修完工后,或者在房屋使用了一段時間后,經常會發現瓷磚表面出現了無法清除的花紋或顏色,造成瓷磚污染、破壞了整體的美觀性,這種現象在白色或淺色瓷磚上特別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瓷磚表面易被污染的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外墻的抗污染瓷磚。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外墻抗污染瓷磚,包括瓷磚本體,在瓷磚本體表面噴施一聚合物防水劑層,該聚合物防水劑層厚度為0.01-0.1mm。
所述防水隔離層厚度為0.01mm-0.03mm。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外墻抗污染瓷磚在坯體表面覆蓋一層聚合物防水劑層,該聚合物防水劑層能將瓷磚表面的凹穴和磨痕堵塞,有效防止灰塵、污水、微小顆粒物質等滲入到瓷磚中,提高了瓷磚的防污、防水、抗沾能力;另外,本實用新型無需施釉,結構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外墻抗污染瓷磚,包括瓷磚本體1,瓷磚本體1表面帶有凹穴和磨痕,瓷磚本體1表面上的凹穴和磨痕是瓷磚加工時形成的,圖1中標號3指的即為瓷磚加工時形成的凹穴和磨痕。為了達到抗污染的效果,在瓷磚本體1的表面覆上一層聚合物防水劑層2,其厚度為0.01mm-0.03mm。且該聚合物防水劑層2能防止外界的污水、灰塵等微小顆粒物質通過凹穴和磨痕3粘附在瓷磚上,造成瓷磚污染。
本實用新型采用聚合物防水劑層2覆蓋在瓷磚本體1表面,該層能夠堵住凹穴和磨痕3使得瓷磚本體1與外界污水、灰塵等微小顆粒物質隔離,起到防污、抗沾的作用。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安協進建材有限公司,未經南安協進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819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