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跑道式養魚池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81917.0 | 申請日: | 2009-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120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林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林春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12 福建省廈門市體***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跑道 養魚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設施漁業領域,具體涉及水產行業中一種集約化養魚設施的設計。
背景技術
傳統的養魚方式多為池塘、水庫網箱養殖等;目前國外的集約化養魚系統,其養魚水體的循環重新利用、水體處理模式多采用集中處理,然后再流回養魚池的方式。該方式管路復雜、操作不便、水流存在死角和排污不徹底,同時因設備復雜還存在著運行費用昂貴和維護困難等弊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運行費用低、集約高效的一種養魚新模式。集約化養魚的核心是養魚水體的循環利用,其關鍵技術是處理循環水體中的污染物,如溶解的代謝物NH3和顆粒物如魚類糞便和殘餌,使其達到養魚用水標準。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1、一種跑道式養魚池由“外圓”魚池(似圓形跑道)與“內圓”凈化池組成,也就是在圓形魚池中間設置一個圓形凈化池。
2、魚池的池底要有一定的坡度,魚池與凈化池的墻體底部和頂部各設置一排多孔結構(花墻結構),在魚池底部設置環形帶孔集污管,并在集污管排污處安裝排污控制閥門。
3、在凈化池底部設環形曝氣管,中上部裝填生物凈化填料。
4、魚類生活在“外圓”魚池(跑道)中,其代謝物中的NH3等溶于水的有毒廢物通過魚池與凈化池墻體底部的多孔結構(花墻結構)流入到凈化池,經凈化池底部的環形曝氣管、在氣提作用下隨水流流經中上部的生物凈化填料層時、被附著于填料上的生物膜細菌所吸收轉化,得以清除。
5、通過凈化池底部的環形曝氣管,在氣提作用下、增氧形成空氣舉、把凈化后的水體以增氧的方式通過凈化池與魚池墻體頂部的多孔結構(花墻結構)射入到魚池中。這樣使魚池水體得到充分交換,生化反應的微生物新陳代謝加速進行,凈化效果好。
6、魚池中的顆粒物,如魚類糞便、殘餌等,下降沉積到魚池底部的環形帶孔集污管中。定時打開排污控制閥門、排出這些顆粒物,進入到沼氣池。這樣魚池中的水質一直可以保持清新、良好,養殖密度可大大提高。
一種跑道式養魚池其優點在于:一是凈化池在內側,魚池在外側;操作方便且水流不存在死角,排污徹底。二是魚池不設曝氣裝置,環形曝氣管放置在凈化池底部。三是利用環形曝氣管,通過以氣提、曝氣的方式推動水體由:魚池→凈化池→魚池的循環流動。四是在氣提、曝氣的作用下溶解于水體的氧氣一方面提供了凈化池生物凈化填料上的生物膜細菌的耗氧需求,另一方面又提供了魚池中魚類的耗氧需求。氣體的功能和供氧能力全部得以充分利用,可節約由水泵等動力機械提供水體循環動力的能量消耗,設備的運行費用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A-A剖面圖。
圖中1、魚池,2、凈化池,3、環形帶孔集污管(圍繞魚池一周),4、凈化池入水孔,5、魚池進水孔,6、環形曝氣管,7、生物凈化填料層,8、排污控制閥門,9、排污水流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跑道式養魚池,其“外圓”魚池1直徑為5m,魚池1的池底坡度為20°,“內圓”凈化池2直徑為2m,池深1.8m,凈化池2底部設環形曝氣管6,環形曝氣管6與氣泵相連,距離環形曝氣管6上方30~130cm處設生物凈化填料層7,填料采用主體彈性填料(俗稱毛刷),以梅花型排列,填料上下端以直徑8mm的鋼筋固定。魚池1與凈化池2在墻體底部有凈化池入水孔4相通,在上部有魚池進水孔5相通,圍繞魚池1底部一周設置環形帶孔集污管3,并在集污管3排污處安裝排污控制閥門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林春,未經李林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819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汽車內飾頂蓋
- 下一篇:便于組裝和維護的軌道車輛枕梁





